城市化網訊 近日,北京市國土局通報了上半年北京土地供應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土地供應量較去年同期相比明顯減少。今年上半年,北京土地市場共成交經營性用地32宗,土地面積約290公頃,建筑規模約497萬平方米,成交額約634億元。其中,保障房用地方面累計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實224公頃,完成計劃指標的50%。北京市國土局表示,下半年一方面將優先確保民生用地供應,對保障性住房用地應保盡保,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同時進一步鼓勵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建設自住房。另一方面,將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要求,結合城市戰略定位和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穩妥做好商服用地的供應。
對于北京市上半年土地供應明顯減少的情況,有專家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控制人口的需要,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需控制人口規模;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需要。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的要求,北京要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角度來增加土地供應,但對比河北和天津,北京的土地供應仍是受限的。對此,城市化委員會國際交流專委會專家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區域研究部馬慶斌博士受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之邀發表評論。
北京上半年的供地節奏以“瘦身減量”為主,成交土地宗數是2008年以來的同期最低。分析其成因,馬慶斌表示,從數據情況看,進入2015年以來,這其實是大部分一線城市都呈現出的普遍規律,即土地的供應面積和規劃的建筑面積均處于低位波動狀態,這也反映出目前樓市相對疲弱的現狀。自前段時間相關政策出臺以來,樓市情況尤其是一線城市的數據企穩向好,北京更由長時間的土地零供應狀態轉變為近日的加快供地,這些實際上都是市場回暖的跡象??傮w來看,北京土地供應量的減少或節奏放緩,其本質還是市場原因造成的。同時,政府的主要政策導向也是以穩定市場和去庫存化為主,例如年初就已擬定了平穩房地產市場的政策,目前,這一政策還在延續,反應到土地市場上就是減緩商品房的土地供應。
在談到商品房土地供應的減緩是否會成為一種趨勢時,馬慶斌分析,近段時間以來北京土地市場的變化反映出了政府治理樓市的政策思路,但北京的土地供應和需求是多元的,不僅涉及到房地產市場,更涉及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北京自身的發展等一系列問題。預測未來的趨勢,馬慶斌認為,北京土地市場供應在數量上應還會處于平穩狀態,更多的變化會體現在供應結構上。
雖然整體土地供應減少,但北京今年的保障房供地已完成過半,2015年下半年,民生用地依然會是國土部門土地供應的重點。另外,北京市國土局表示,將進一步鼓勵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建設自住房。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建設自住房是否可以騰挪出更多的土地?對此,馬慶斌認為,北京未來土地供應一方面要符合北京于未來四大中心功能的定位;另一方面,從結構優化上來看,工業性用地和中低端的商貿用地供應量會減少,但符合首都核心功能包括高端服務業的土地供應會增加。同時,政府鼓勵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蓋自住房,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政策,不僅能讓許多國有企業的閑置土地發揮作用,還能增加保障房建設主體,分擔政府的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