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峰會開始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齊驥,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科技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胡存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副國別主任Patrick Haverman(何佩德),法國總理府特派代表、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合作項目負責人Jacques Saint Marc(雅克·圣馬克)等領導、專家學者齊聚釣魚臺國賓館貴賓室,就當前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人口聚集、交通擁堵、大中小城市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展開熱烈交流,共同商討推動中國城市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中國城鎮化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城市發展速度之快是舉世罕見、前所未有的。對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齊驥表示,城市發展速度快容易導致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但是我們不能因害怕問題而放慢速度,應當做的是在快速推動的過程中逐步解決問題。齊驥說,包括巴西、埃及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城市首位度越來越高”,“有的國家首都或一個大城市就占了整個國家1/3,乃至1/2的人口”,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
齊驥分析道,人口聚集會使城市發展中出現很多難以克服的困難,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型城市,人口規模超過2000萬,人口過多會增加城市管理的困難。以北京為例,近幾年北京交通越來越擁擠,機動車的行駛速度每年遞減10%—20%。政府雖然出臺了限購、限行等行政政策,但是從長遠看,這些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人口仍然持續向大城市流動,而到目前為止,北京等城市并沒有找到控制人口的有效措施。
Patrick Haverman等專家表示,“堵車”是很多城市都存在的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他們站在國際視角,提出改善交通工具,以及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追蹤路況,優化出行路線等解決辦法,“比如可以通過每個人的手機,利用手機數據追蹤交通情況”。
齊驥則認為,如果單位面積上的人口超過一定限度,那么出現的問題將是任何一種技術手段都難以解決的。仍以北京為例,北京每年都有100多公里的地鐵投入運行,或許算得上是全世界在建地鐵項目最多的城市之一,高峰時期,北京地鐵每天要運送1000多萬人次,交通壓力巨大。而要緩解這種因人口聚集而帶來的壓力,政府早年提出的“推動大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辦法,只是我們至今仍沒有找到一條合適的協調發展之路。
在齊驥看來,小城鎮人口向大城市遷移的問題,是中國快速推動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最嚴峻問題,而這個問題“短時間內是難以解決的”。城鎮化涉及到多個部門,齊驥提出,如果衛生部、教育部等部門聯合發力,把知名企業、知名學校、知名醫院等從大城市遷出去,會不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從外地來大城市讀書、就醫的人口壓力?與會專家、領導紛紛表示,中國城市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復雜多樣,并不是幾次探討、出臺幾種措施便可簡單解決的,對此還要付出長期的努力。
會晤中,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副國別主任Patrick Haverman說,自己所在的組織與亞太很多國家和地區展開合作,今年所做的“人類發展報告”,根據環境等9個不同指標給不同城市做了排名,“看哪個城市在城鎮化方面做得比較好”。“這是一個可持續的城鎮化指標,我們希望在10月的‘城市日’中發布這個報告。”Patrick Haverman表示,希望通過這一次交流,在城鎮化的議題上與中國展開更多合作。
建設部原總工程師、城市化委員會主任金德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住建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城市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秉仁,中共重慶市南岸區委副書記、南岸區區長鄭向東,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郭光磊,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廳副廳長李志民,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劉儀舜、張幼云、李津逵,《道德經濟》(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作者、中國和文化研究機構副主席、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咨詢委員會專家、前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項目首席專家、在華協調員、前漢旺論壇副主席Nicolai Peitersen(尼古拉·彼得森),法國國家公務員培訓中心培訓發展部負責人麗娜·斯容等出席了本次領導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