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被形象地稱之為城市的“血脈”。僅靠多建道路、增添“血管”已不能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痼疾,還要增加“血流”的速度,提高交通的效率,這就需要加快建設智慧交通——
作為“互聯網+交通”的產物,智慧交通被視為交通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緩解資源和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偉表示,交通運輸部提出了加快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四個交通”的建設理念。其中智慧交通是“四個交通”發展的關鍵。《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也明確提出,要把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作為交通運輸領域的6個優先發展主題之一。
智慧交通也被廣大企業視為新的市場機會。來自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2014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場規模達246.4億元,同比增長25.3%,2010年至2014年復合增長率達24.6%。英特爾物聯網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偉表示,英特爾的物聯網戰略落實在4個主要的垂直領域,交通正是其中之一。
智慧交通將給現有的交通系統和人們的出行效率帶來怎樣的改變?
盤活道路資源
4月22日,蘇州工業園區的現代大道上,一輛救護車向九龍醫院疾馳,一位家長正急著將自己暈倒的孩子送往醫院。每當救護車來到一個路口,信號燈就瞬間轉綠,通暢的行駛為搶救贏得了時間。一路綠燈的背后,是交管部門的空中智能交通綠波控制系統,只要輕點鼠標,就能遠程遙控道路上的信號燈。
路是交通的基礎,盤活道路資源的智能交通系統,是智慧交通的“地基”,交通信息采集、處理和發布,則是智能交通技術的核心內容。以蘇州工業園為例,智能交通系統已經覆蓋了4條主干道的70個路口,園區道路通行能力因此提升了16%,主干道事故下降了5%。
智能交通系統,其實正是物聯網應用的重要體現。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局長周明亮介紹說,近年來,新加坡在路側布設了大量傳感器,可以提供實時信息進行實時的路況分析,并可以對一些事故進行及時反應。
在國內,最為成熟的智能交通物聯網應用當屬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利用這套系統,司機只要手持一張智能卡,以20公里以下的速度通過收費站,就可以自動計費。到今年年底,ETC將基本實現全國聯網。業內專家表示,將來這項技術還將應用于停車、擁堵調節收費等方面,并將實現網上充值和自動扣費。
讓出行“更靠譜”
如果說由政府主導的智能交通系統建設,還有點兒“潤物細無聲”,那么由企業主導的出行方式創新,則讓普通人直接地體會到“互聯網+交通”給生活帶來的改變。
2013年年初,打車軟件的“燒錢大戰”讓無數人第一次嘗試用手機打車。隨后,互聯網廠商和線下巨頭們在智慧交通方面不斷投入,業務范圍從出租車拓展至專車領域,讓人們的出行方式更加豐富。現在,智能交通又延伸到了對社會閑置車輛和運力的利用領域。
2014年,共有超過20家拼車應用軟件得到總金額超過2億美元的融資。今年4月,“滴滴快的”推出“一號快車”,5月又在8個城市上線“滴滴快車”,同月,“嘀嗒拼車”宣布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此前公開表示,拼車服務值得肯定。拼車服務正建立在用大數據緩解城市高峰期運力短缺的基礎上,有望緩解“打車難”。
在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王笑京看來,無論是手機打車,還是互聯網專車,或者現在紅紅火火的網上拼車,其實都是通過技術手段打破信息不對稱,使出行資源更有效率地實現供需對接,“通過技術實現了扁平化,體現出智慧交通對交通行業產業結構和服務方式帶來的重大變化”。
互聯網企業切入智慧交通信息服務的另一個突破口是與用戶位置信息結合的信息推送服務。百度地圖事業部應用技術總監李志堂表示,百度正在嘗試向用戶推送公交電子站牌和交通阻斷等出行信息,“基于這些信息產生的第三方應用,也會讓普通人的出行更‘靠譜’”。
車聯網的遠大前程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種種神奇汽車大出風頭。奔馳發布了自己的無人駕駛概念車,這一車型不但能明確地向前后車輛傳遞停止、慢行等信息,還可以識別行人的狀況。寶馬推出了遠程泊車系統,駕駛員只要把車輛放在停車場中,通過智能手表下一個簡單指令,車輛就能自動泊進停車位。沃爾沃則發布了自行車防撞預警系統,使用這一系統,就可以把潛藏碰撞危險的車輛情況自動推送給自行車騎行者,并讓其頭盔發出警報聲。
在道路管理和出行方式的智能化后面,汽車本身的智能化也被視為智慧交通的有機組成部分。盡管從目前來看,還并未出現革命性的創新,但車聯網正在一步一步地從藍圖走向現實。芯片廠商英偉達今年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浮點運算能力超過1萬億次的移動芯片,在2000年,這樣的計算能力需要1萬個處理器同時工作。英特爾的智能汽車控制系統能夠通過內置攝像頭識別駕駛員的手勢和語音,直接與汽車進行互動。
通過互聯網技術,人與車、車與車之間的互動正在逐步深入。在北京世紀高通科技有限公司大數據事業部總監李建軍看來,車聯網對智慧交通的貢獻,除了提升汽車的駕駛安全性和效率之外,還來自于提供更多底層數據。“從數據規模來看,在未來的5到10年內,隨著車車通信、車路通信的發展,一定會獲得海量的交通數據。在這個基礎上疊加各個方面的應用,就能有效地緩解交通方面的壓力。”
鏈接 解讀智能交通的數據密碼
智能交通系統作為融合通信、計算機等多種現代技術的智能化交通管理與服務手段,被認為是解決日趨惡化的城市交通問題的有效途徑。在國外,日本的智慧道路系統、歐洲的綠色智能交通、美國的智能駕駛戰略都是智能交通發展的有效實踐。其中,大數據分析功不可沒。
“人還沒到,信息先到,你要去的那條路堵沒堵車,提前就能知道。”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馬赟告訴記者。交通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過去靠人在地面指揮,后來坐在監視大屏幕前監控,現在實現了自動監測、有異動時自動報警。交通信息服務正在向著智能化方向邁進,電子站牌、動態導航儀、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等也逐漸走進大眾生活。
今年“五一”小長假時,不少外出的游客都感受到了大數據信息及時推送的服務,在景區人流量監測、省市高速城市道路路況播報、道路擁堵提示等。“五一”節前,高德公司依托大數據分析能力,提前預判了哪條高速路在什么時間段交通流量大,會造成擁堵。在智能交通領域,大數據在疏導交通、提高管理決策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凸顯。
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出交通規律,為交通出行提供優質服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5月4日,交通部發布了關于開展全國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工作的通知,將盡快實現跨區域、跨部門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更好提升道路運輸行業的服務、監管和決策水平。預計從今年5月初到明年底,完成從數據整合到應用提升的全階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