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為挖掘和傳承平泉的城市特色與個性,以及探討適合平泉城市特征的主色調,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與平泉縣縣委、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了“建筑形態與城市個性和主色調研討會”。研討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城市不應該是鋼筋、混凝土的堆砌物,而是歷經長期不斷生長的生命體。
專家們結合平泉的城市發展現狀,以及其獨特的地理、資源優勢,就我國當前的城市個性與建筑形態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專家們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所倡導的城市應該是個性獨特、內涵豐滿,人際關系融洽、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的整合體,它的使命就是讓每位市民、來訪者都能分享現代文明的豐碩成果,體會城市獨特風貌和人文氣息展現的個性魅力。
平泉縣人民政府縣長董正國希望通過專家們的參謀、把脈,幫助平泉縣政府解決“如何確定城市個性發展與主色調”這一難題。他在與專家們交流時表示:“我們做為領導決策者,對平泉的城市建設與發展負有很大的責任,我們一直心存惶恐。擔心在城市的規劃、建設過程中出現方向性的失誤。”
“針對平泉的建筑形態與城市個性和主色調,希望專家們提出一些真知灼見,幫我們解疑釋惑,真正地把平泉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城市。”中共平泉縣委副書記賀長青在致辭中直接向專家們表達了自己的期待。
專家們表示,當前,快速推進的城市化進程既為中國城市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挑戰。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大師、總建筑師何玉如說:近幾十年來,雖然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但城市個性與特色正在快速消亡,“千城一面”使一些獨具特色的歷史性城市和歷史文化被單調的新建筑群淹沒,有的城市的個性與內涵已經“失魂落魄”。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建設部健康住宅專家委員會委員莊念生教授結合平泉縣城的發展現狀,認為平泉應該建設成為一座能“顯山露水”的山水城市,在城市的建筑色彩方面應根據建筑的功能,做到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基礎上要突出多樣性。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張祺教授強調說:“城市的個性與風格不是短期內形成的,而是通過建筑不斷‘生長’而長期形成的。”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生態學會城市生態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迪華呼吁,“我國的城市規劃與設計不能依靠政府官員拍腦袋決策,需要形成一種創新的機制——建立由專業智囊團參與政府決策的咨詢與參謀機制。”李迪華分析說:“這樣可以減少政府官員在城市規劃與發展的方向性失誤,或者說是少犯錯。”
富達爾城市咨詢研究中心董事長、高級經濟師劉世能博士則認為,城市的個性應該依托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和本土文化進行深度挖掘,這樣的城市個性才是可持續的,才是真正的個性。
平泉縣規劃建設局局長劉青云介紹了近幾年來平泉縣的城市規劃與建設情況,特別強調了平泉要珍惜京沈高鐵經過并在平泉設站點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
為了解平泉的城市特點、建筑風格和歷史文化,8月30日專家們風塵仆仆地深入考察了平泉縣縣城,參觀了城市理念養成基地、中華菌文化博覽中心和契丹文化博物館等,并就參觀考察的相關情況與平泉縣領導交換了意見。相關人員介紹了平泉近年來主打“生態、文化、美食”三張“王牌”,全力打造“遼河源頭、契丹祖地、中國菌鄉、神州炭都”4張名片,推進文化旅游休閑產業的建設發展情況。強調平泉要突出發展生態休閑游、文化溯源游、工業觀光游、農業觀光游及特色飲食和農家休閑游,實現平泉與承德國際休閑旅游、河北環京津休閑旅游產業帶的有機融合。
據悉,近年來,平泉縣依托“三省通衢、京津遠郊、冀東節點、五港腹地”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特別是在實施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工程中,全縣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12億元,是“十五”期間總和的3.3倍,城市化率提高到33%,建成區擴展到8.4平方公里,在城鎮體系、城市規模與布局、城市景觀與風貌設計、數字城市與交通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專項規劃修編,先后榮膺全國文明縣城、中國綠色名縣、中國全面小康生態文明先進縣等多項殊榮,平泉已被河北省確定為重點培育的承德市唯一中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