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杜葵,1985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1985至1990年赴歐洲留學、工作,1994年獲安特衛普大學公共行政管理碩士(MPA)學位。現任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創業學院院長,“商戰特訓營”高級管理課程系列認證講師;曾擔任CCTV 《絕對挑戰》專家評委,《贏在中國》商戰特訓營總裁判長。
我們生活在一個盛產“時代”的時代,移動互聯時代、大數據時代……如今還可以再加上“眾創時代”。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為“創客”點贊;3月11日,國務院公開發布《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再次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向高潮。對于日漸井噴的“眾創”風潮,YBC創業學院院長杜葵在接受《城市化》雜志專訪時坦言,創業的關鍵點在于資金的獲取,而資金的背后是信用,“眾創時代”國家應先投入建立“信用評價”體系,為創業者累積商業信用。
《城市化》:“大眾創業”被提升為國家戰略,迎來了最好的政策時機,也預示著國家將更鼓勵年輕人創業、創新。您認為目前年輕人創業的難點在哪里?怎樣破解?
杜葵:中國及世界研究普遍發現,青年創業的核心難點有兩個。
第一是資金門檻。在當今時代,創業的門檻總體而言其實更高。很多年輕人難以想象二、三十年前也許隨便在街邊擺個地攤,都可能逐漸成長為一個大企業,中國第一代創業的企業家們很多就是從街邊小攤做起的,今天卻很難這樣。青年人自己的積蓄和整個家庭的支持在如今的創業環境下已遠遠不夠,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多來自社會的資本投入,與他們共同承擔創業風險,共同發展。但青年人的特點是,他們往往還未主導過商業組織、機構,所以并沒有建立自己的商業信用,即使有也非常有限,因此,在有限的商業信用下,青年人很難從陌生人、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和投資。雖說這并不絕對,但即使能夠獲得貸款和投資,其成本也必定很高,可能會高到他在創業初期根本無法承受的地步。例如,在沒有商業信用的情況下,他可能借到的是年息20%甚至30%的高利貸,在創業初期,其利潤根本達不到這一水平。所以第一個問題就是資金難,根本點在于創業者沒有商業信用。
第二是沒有經驗。創業是具有挑戰性、高風險的,雖然現在有政策支持,大家也都積極樂觀地看待這一問題,但創業成功率卻非常低。國際上多年來對創業的統計和研究表明,在沒有任何經驗支持及資金幫助的情況下,創業企業三年內能存活的比例不超過5%,絕大部分創業者會中途“犧牲”掉,所以在這一點上要有比較理性的判斷。特別是那些剛畢業,連工作經驗、社會經驗都沒有的年輕人,如果想創業,其成功率說是萬分之一也不為過。
對于資金難問題,我認為國家及各個地方政府都給予了創業者很多好的政策,如給予創業者低息、無息的貸款,甚至還有無償的獎勵,這對創業者來說無疑降低了獲得資金的門檻。但這也存在一定風險,當這些社會資源給出去的時候,由誰來給、憑什么給、有沒有競爭機制、有沒有監督機制,如果這些方面跟不上的話,那么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尋租的領域。而據我了解,我國在這方面的監督機制并不健全。目前我國對創業者放貸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非銀行機構,由政府的人社部門、科技部門、青年團組織等將資金發放出去。作為政府工作人員,這些人并不是專業的創業評判者,因此無法對處于萌芽狀態的創業項目做出專業評估,而創業初期的風險是很高的,這帶來很多問題,諸如創業失敗無力償還貸款等。而從銀行的角度來說,當發放一筆低息貸款時,即使國家有相關政策可以將利息給它補到市場價格,但因為創業者沒有商業信用,那么即使發放一筆小額貸款,銀行也要核算其付出的人力、投入與它的產出是否劃算。所以,國家雖推行小額貸款多年,但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的興趣并不太大,因為它不符合金融機構的商業利益。在這一點上,我認為國家應首先投入建立一個“信用評價”體系,類似于互聯網購物中買家與賣家的互評,從而累積創業者的商業信用,甚至可以把個人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交通規則等信息都與他的商業信用結合在一起,因為只有信用才是商業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我認為我們整個國家在建立制度、政策和做各種孵化器時,對“信用”這一點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
其次是對年輕人缺乏經驗問題的破解。年輕人最需要的是有過商業經驗、跌過跟頭,甚至企業經歷過起死回生的生意人給他們指導,為他們答疑解惑。雖然過去的商業經驗不一定都有用,但在人員管理、了解人性和消費者心理、應對社會及獲得社會資源等方面,過往的商業經驗非常有效。過去這方面也是一個死結,雖然各種組織、社會團體、政府部門都會組織企業家為創業者做導師,卻無法形成一種機制,往往都是運動式的,開一個創業大會,拉一批著名企業家上臺頒發一個導師證書就結束了,很難對創業者做出具體的指導。年輕人需要的導師不一定是那些著名的企業家,他們之間的差距太大了,反而那些比他們早創業三、五年或七、八年的企業家更能起到指點的作用。要讓這些人愿意拿出時間做創業指導,我認為靠一兩次政府的發動是遠遠不夠的,政府可以多支持一些社會組織,由這些公益性、社會性的組織將這些人組織起來,我相信這些企業家都有公益之心,也愿意回饋社會,愿意通過幫助別人獲得快樂,但需要有人去組織他們,幫助他們進行日常聯絡,甚至培訓他們怎樣去輔導別人。對此,YBC也曾給這些志愿者們做過很多培訓,組織志愿者活動,讓志愿者覺得在這種組織里可以學習成長,這樣他們才愿意經常被組織起來去輔導青年人。但光靠一個YBC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政府應多支持這樣的公益性或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甚至可以通過購買社會服務來支持這樣的組織運行,然后由這些組織再去組織社會上的企業家做創業指導。
《城市化》:作為創業的孵化器,您覺得 “眾創空間”應具備哪些功能或服務才能真正留住創業者、扶持創業者創業成功?您覺得天使投資、創業者、“眾創空間”三者之間應怎樣進行良性互動?
杜葵:在中國,提到“創業空間”、“孵化器”、“創業園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房地產、蓋樓,因此,往往當國家提出一個新理念時,都會被房地產商拿來當做新的噱頭圈地蓋房子,建出諸多的“文化創意產業園”等。而說得絕對些,我認為創業最不需要的就是空間。以硅谷為例,無論是今天還是過去,很多人都是在家中或車庫里完成初始創業的,并沒有在一個多高級或服務設施多完備的空間。對于一些高科技或純粹只要動腦筋就能完成創業的行業來說,更無須辦公空間,在家、在咖啡館甚至在馬路邊都能完成創業過程。相反,如果創業的類型需要跟社會、消費者互動,創業者的客戶很多都在城市里,大多創業園區卻在城市邊上,那么即使為他減免房租,提供水電優惠,又有何意義?因此,我認為在做“眾創空間”時,首先應明確“空間”并不是房子,如果只是蓋房子的話,那么這些房子也無法留給創業者,最后可能變成又一個地產項目,變成商住樓。
如果有“眾創空間”的話,應該是創業者需要什么就服務什么。創業者最需要的是資金,資金背后的核心是信用,因此,創業者、天使投資、“眾創空間”三者之間首先應有信用的互動。“眾創空間”可以是虛擬的,如果創業者加入“眾創空間”,那么就可以通過其上傳的經營數據計量他的信用;對投資人亦是如此,可以將他的投資歷史、個人背景等信息錄入已搭建好的平臺。未來,他人或第三方機構都能夠通過這些數據去考察、檢測、審計投資人和被投資人的信用。這種平臺可以是一對一的模式,也可以是眾籌的模式,通過讓創業者展示、介紹項目而找到資金,“眾創空間”更多應為這些行為提供法律等方面的軟件支持與服務。軟件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恰恰是我們最缺乏的。
《城市化》:和國外先進的創業孵化環境相比,我國的創業孵化環境普遍存在哪些不足?
杜葵:在很多西方國家,例如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創業相對容易。創業者甚至通過周末舉行的小型Party或籌資介紹會,就能拿到幾萬或十幾萬美金。而所謂的“天使投資”人中,很多并不是專業的投資客,他們可能是高級白領,也可能是年齡稍長而有些積蓄的人,他們投資的錢數也并不多,有人也許只投資一千美金。在我國,目前還沒有這樣的環境和機制,很多人難以想象將自己的錢投給陌生人,但我認為這種模式一旦在我國興起,那么我們整個社會的資金流動是不需要政府在創業初始資金上多花一分錢的。在創業文化發達的英國倫敦、美國加州、硅谷,政府的錢大多花在軟件服務支持和信用體系的建立上。對我國而言,如果說要給予創業者更多的服務支持,那么“放手”其實就是支持。政府可以對特種行業或有可能給社會帶來重大危害的行業進行監控,除此之外,完全可以在工商領域給創業者的企業備個案,等這個企業真正活下來時再去收稅、管理。
《城市化》:作為YBC創業學院院長,您已從事多年創業教育工作,對于普通創業者,您有哪些建議?
杜葵:首先,創業者可以有更多的信心。這個信心源于兩方面,第一是當前整個社會、政府對創業抱有極大的熱情,所謂“風起之時借揚帆”,創業者應用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創業。第二個信心來源于技術的成熟,今天技術的發展已使得創業者能更容易找到客戶、更容易整合到資源,創業者不用所有事情都從頭做起。過去也許造紙的企業要從伐木甚至種樹開始做起;制造機器的企業要從買鐵礦石開始做起;做培訓的企業要從編教材開始做起。但今天,每個領域的商業模式都已相對成熟,創業者更容易找到供應商幫你完成所有你不擅長的部分,讓你可以集中精力去做好你擅長的部分。從這一意義上說,創業似乎更容易了。現在的創業更重要的是創新,是把不同的資源、技術整合在一起,開發出一種新的應用,或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新的市場。其次,當創業者已經開始創業時,要有理性的心理準備,因為創業失敗的比例非常高。創業者很可能在任何一個環節死掉,也許是大客戶欠款使你的資金鏈斷裂,讓你的信用受損;也許是重要的合伙人離開,帶走了關鍵性技術或客戶,讓你的生意垮掉;也許是產品方向不對,市場根本不買帳;也許是市場某個關鍵要素條件不成熟,致使你根本沒有準備好;或是你有非常獨特的構想,卻整合不到核心資源等,這都有可能讓創業者失敗。
然而,無論如何,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都要主動、開放地去尋求別人的幫助,只要你去找,這個社會還是有很多人愿意為創業者提供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