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游城市群,創造區域合作新標準
時間:2015-04-07 22:38:06
來源:紅網 作者:鄭渝川
國務院日前批復同意《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立足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實際,提出了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區、“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的戰略定位,以及到2020年和2030年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規劃》還提出了明確城鄉統籌等六方面的重點任務。(4月6日紅網)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和長三角憑借良好的區位優勢,建立起競爭優勢明顯的外向型經濟結構,大量承接國際產業產能轉移,通過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實現了領先一步的發展。但珠三角和長三角發展到一定階段,也開始面臨發展空間受限、資源供給、環境承載壓力增大等局限,必然需要調整發展方式,將粗放型的增長模式調整為精益化的發展模式,并尋求更為廣闊的縱深發展空間,培育建設更大范圍的跨省聯動的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平臺。
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的長江中游城市群,恰好可以很好的為珠三角和長三角提供縱深發展空間。特別是在近年來,隨著多條高鐵、客運專線、貨運專線鐵路和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困擾湘鄂贛三省之間及三省與珠三角、長三角的客流貨流交通障礙已不復存在,為實現更大范圍的產業跨省聯動創造了基礎條件。湘鄂贛三省近年來大力改善營商環境,紛紛消除政策歧視,清除各種隱性的準入障礙,支持和鼓勵各類資本、項目投資發展,分別建立起多元化的省際之間及各省省內跨市合作協調機制,具備了抱團發展、協作聯動的可能。
《規劃》的推行對于湘鄂贛三省未來十年、十五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被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有助于增強同珠三角、長三角及國家其他重點發展區域的聯動融合;有助于三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獲得相關的政策創新試驗空間;有助于整合三省特別是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的優勢資源,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形成互補,推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形成;有助于在三省框架內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水利開發,進一步培育區域合作的基礎。
《規劃》明確了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這一部署與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確定的“京津石”三角較為類似,但目的又有所不同。武漢、長沙、南昌不僅是鄂湘贛三省的省會,也均是國家重要的客貨運中轉站,有著較好的區位交通優勢,擁有自身廣闊的腹地,產業布局完善,具有聚集要素和規模擴大的潛力。三個省會城市通過高鐵等快速交通網絡連接,可以確保各自的項目、產業、產業鏈、產業集群建立起更為密切的合作關系,可以引領三個城市群、三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在相同或接近的投入責任、利益分配格局等前提下更好的實現共建、共享與共贏。
對于長沙市而言,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地位被強化,既意味著可以因此更好的實現要素聚集特別是聚集三省人才、資本、先進技術、項目資源,同時也將承擔起更為重大的責任。武漢和南昌將與長沙建立起高度密切合作,但又帶有良性競爭的競合關系,長沙市需要國家區域政策、《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框架內加快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以更好的承擔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角色作用。
對于岳陽市等長江沿岸城市而言,《規劃》將為其打破行政區隔,進一步融入長江經濟帶,實現跨省聯動創造條件。而環長株潭城市群的其他城市,也將通過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席會議等渠道和機制,協調產業布局分工,強化產業合作銜接,建立起符合市場規律的跨市、跨省產業集群。
以湖南整個省的視角切入分析,《規劃》將為全省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注入強勁動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規劃》框架下,實現三省合作、特別是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三個城市群的合作,將有助于建立強化共同的長江中游區域家園意識,為破解流域生態保護難題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