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2015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本屆兩會是“四個全面”提出后的首次兩會,人們期待在這里觀察治國理政的全新理論轉化為社會共識,期待看到宏大的藍圖一步步落實為具體的施政措施。
3月17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名家午餐會在京召開。城市化委員會榮譽主任、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席、原經貿部副部長,原博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分享了他對此次兩會的感受和思考:
第一,過去我們比較糾結的一些問題是否找到了出路?
比如中國還要不要談GDP?GDP在中國的發展當中到底還有多大作用?現在有些地方比如上海都不提GDP了,不設GDP的目標。這次李克強總理再次提出我們要設定一個7%的GDP,再次重申了發展是硬道理,這是一切問題的基礎,這對中國是非常重要的。他回答記者問的時候再次談到了,中國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還有2億人口沒有脫貧,所以我們如果受國內媒體和外國一些專家的忽悠不再繼續搞經濟總量,不再繼續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占比,我們今天的位置會丟掉,這一點很清楚。
第二,我們必須要正視資源環境對我們發展的巨大壓力。
習近平同志提出來我們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的講話非常辯證。中國現在如果不繼續加大我們的投資保留我們的青山綠水,中國的發展也不可能成為一個有效率、有質量的發展,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現在來解決我們環境問題的時候,我們還是要采取一種全球的眼光。
這次有一個人大代表提出,我們除了在大米和小麥這兩個主要口糧農產品方面,其他農產品的進口應該更加開放,我完全贊成。我們在農業問題上過去一段時間過于保守,我們每天提18億畝的耕地紅線,但看看18億畝是不是很健康呢?我們的土地過去承載的太多化肥和農藥,為了吃飽肚子簡直是掠奪式地耕地,使得我們的耕地“榨干用盡”,我們怎樣在今后幾年中一部分土地休養生息,真正變成健康的土地?因為只有健康的土地才能生產出健康的農產品和有健康的食品,才能解決中國目前很多的問題。所以,我們要使中國的耕地慢慢地輪耕休作,休養生息,這時候比較大量地進口國外的農產品是一個很大的出路。
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在這方面要有大的政策調整。過去那么多年的談判很多問題就是農產品,我們在農產品問題上放美國一馬,他們在其他問題上就會放我們一馬。所以,我們只有用全球的開放性的視野才能解決目前遇到的環境方面的難題。世界大得很,習近平主席從政治角度來講,太平洋很大,中國和美國兩國是完全融得下的。我也講世界很大,中國碰到的問題是完全可以解決的,我們要用開放的眼光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只有通過開放,改革中的一些難題才能得到突破。
有的人說開放講得少了,這次兩會把這個問題講明白了,開放就是改革的一部分,因為改革開放這四個字從來連在一起,孿生兄弟。所以,中國還是要繼續地開放。比如說我們要解決簡政放權的問題,特別是外資進入中國的敏感利益的簡政放權的問題,縮小負面清單是一個核心,也是投資條約談判的核心。中美投資條約能不能簽訂的核心問題還是簡政放權的問題。過去很多問題都是禁區,都是國有企業的問題,過去我們WTO一談國有企業就說我們是干涉內政,實際上這是中國發展必須要解決的。
如果現在沒有中美投資條約在談判,這個負面清單永遠縮短不了,如果今天我們有一天參加TPP的談判,我們國有企業的改革很難成功。很多問題必須在國際競爭壓力下才能解決,這是長期以來得到的一個結論。所以,只有通過開放,我們的改革才能在困難的問題上得到突破。
第四,中國應推動全球化在全世界的發展。
現在在全世界反對全球化的不少,如果我們能夠用非常強大的邏輯和證據來證明全球化會為世界帶來好處,我們就會有全世界的影響。中央也多次提到了全球經濟一體化,所以,這個觀念很深刻。現在中國已經對全球化的概念有一個共識,但全世界對全球化的認識分歧越來越大,所以,這一方面我們要多做事,我們中國是個大國,如果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退了,全球化就不會順利。
美國人現在有點模棱兩可,其實不光是中國,美國也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我相信美國今后會成為全球化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