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近日,關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話題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北京作為特大型城市的代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已成必然趨勢,然而,這其中還有諸多關鍵問題尚需進一步明確。
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究竟哪些功能需要疏解?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認為,北京目前已經明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定位,凡不屬于“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的功能均屬于非首都功能。“這其中,政治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又是首都的兩大核心功能,而文化功能和科技創新功能則是由核心功能衍生出來的,并非只有北京才能作為文化和科技中心。”肖金成說。
對于許多特大城市來說,當城市職能過于集中,人口和產業相對集聚時,往往容易誘發“城市病”問題,這是當前北京亟待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肖金成表示,目前北京的資源、環境已經遠遠超過了城市的承載力,一定要通過疏解城市功能來解決人口膨脹和環境惡化問題。北京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宜居的城市,如果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問題得不到改善,非首都功能過于集中,將影響首都功能的實現。
事實上,在今年北京市兩會上,疏解非首都功能已經被提上議事日程。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嚴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對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功能和產業,逐一列出清單,拿出具體方案,盡快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質性進展。為此,北京市將通過“禁、關、控、轉、調”5種方式來完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產業目標,如嚴格按照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就地關停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對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勞動密集型、資源依賴型一般制造業實施整體轉移,對高端產業中不具備比較優勢的制造環節實施調整,主動在京津冀進行全產業鏈布局等。
對此,肖金成表示,疏解不符合首都戰略定位的功能和產業,應注意運用市場的杠桿。由于環境資源的約束,大型城市無論是用地成本還是用人成本都很高,許多低端產業會被擠壓出去,自發轉移到周邊城市,而當前,北京的這種成本杠桿并沒有體現出來,如果僅僅依靠行政手段將產業轉移出去,很容易造成相關產業的回遷,形成較大的副作用。
他建議,承接首都產業轉移的地區,應加快建設“反磁力中心”。“反磁力中心應實現4個目標,交通更便捷,設施更完善,環境更美好,經濟更繁榮,這樣吸引力比較大,北京的人口和產業就能自動集聚。”肖金成說,要充分發揮北京的輻射作用,加快周邊城市群的發展,讓生產要素更多向周邊城市流動,從而為強化北京的首都功能騰出更多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