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黃坤明日前在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一季)研討會上表示,記住鄉愁,就是要記住本來,延續根脈,傳承幾千年來深藏于我們文化基因中的家風祖訓、傳統美德和家國情懷。(人民日報,3月18日)
“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云,鄉愁是一生情。”伴著《永遠的鄉愁》優美的旋律,從今年元旦起,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與觀眾見面,再次喚醒海內外華人記憶里的一抹鄉愁,凝聚起億萬國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悟。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千年前,崔顥的一縷鄉愁讓李太白擱筆而去;“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而今,隨著工業化尤其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無數人離鄉背井,到城市乃至海外尋找新的生活;原本淳樸的鄉村,或被納入城市版圖改頭換面,或因村民離去日漸凋敝。“鄉愁”也就成為最引人傷感、叫人唏噓的字眼。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春運,40天里28億人次的大遷徙再次讓世人見證了這獨屬于中國的奇跡。這令人炫目的數字,是龐大的人口基數的作用,是城鎮化過程的作用,也是億萬國人對團圓、對家鄉的心理作用。
紀錄片《記住鄉愁》通過展現傳統村落優美和諧的自然環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獨具特色的鄉土之物、深沉豐厚的文化積淀,梳理傳統村落的歷史發展脈絡,挖掘闡述了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以誠信為本的重慶黔江區濯水村,助人為樂的江西贛州白鷺村,倡導鄰里和睦的湖南益陽張谷英村,敬畏自然的江蘇蘇州明月灣村……通過村民的發展狀況和生活狀況的展示,加深社會各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培養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自覺和行為自覺。
“千里萬里總回首,不老是鄉愁”。鄉愁,不應只是美麗的記憶,更應該是堅守和延續,任何文明,只有適應人類需求,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鄉愁,不應該只有飛檐翹角的古建、潺潺流水的浣洗、炊煙裊裊的農家、小巷悠悠的青石板,還應該有對美和善的內在精神和價值追求。
城鎮化是工業化的必然結果,是誰都無法阻攔的歷史潮流,我們無法抗拒也無須抗拒。我們應該關注和堅持的是,城鎮化并不只是人們物質生活空間的改善,還有精神家園的構建。這不僅需要推陳出新,在推動城市建設過程中保護原有的特色和風貌,也需要堅持古為今用,在革除陳規陋習的同時認真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城市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