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肩負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使命。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天津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多,經濟總量小,基礎比較薄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尤為迫切和艱巨。近年來,我們抓住難得的機遇,下大力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定不移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動各項工作站在高起點、搶占制高點、達到高水平,有效地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經濟總量、發展質量和效益都有了新的提高。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6.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9%,實際直接利用外資增長2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1.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4%,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8%,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實際直接利用外資增長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1.5%。實踐證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解決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必由之路。只要我們始終抓住不放,就會使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發展效益越來越好、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胡錦濤總書記對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我們緊緊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破解發展難題、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之策,著力構筑高端產業、自主創新、生態宜居三個高地,全力打好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結構調整優化升級、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五個攻堅戰,不斷提高發展水平,不斷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躍上新臺階。
一、把濱海新區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區域,努力在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上下功夫、見實效
加快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去年中央同意把濱海新區設為行政區,這是推動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部署,標志著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我們認真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把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舉全市之力,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努力增強綜合實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濱海新區經濟總量已占全市一半以上,成為天津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引擎。2009年生產總值增長23.5%,高出全市7個百分點。
濱海新區要擔負起帶動天津發展、服務區域經濟振興的雙重任務,必須率先帶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當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我們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把濱海新區作為調結構、促轉變的主戰場和先行區,努力做到產業是高端的、環境是生態的、發展是可持續的。
一是在調整空間布局上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按照國家對濱海新區功能定位要求和天津市“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一軸兩帶、南北生態”總體發展戰略,確定新區“一核雙港、九區支撐、龍頭帶動”發展策略,堅持項目集中園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建設的發展思路,搞好產業布局,編制完成9個產業功能區、11個重點地區和12個專項規劃,實現了規劃全覆蓋。
二是在優化產業結構上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緊跟世界產業發展新趨勢,以規模大、帶動性強、技術水平高、影響長遠的關鍵項目為載體,圍繞建設高水平現代制造業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促進生產由高消耗向高效率、產品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產業由低端向高端轉變,打造高端產業聚集區。
三是在推進自主創新上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加快高水平研發轉化基地建設,增強技術進步的引領效應,吸引海內外領軍人才,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建設50個國家級研發中心、90個企業技術開發中心,組織實施100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其中4項為國家標志性項目,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7%。
四是在深化改革開放上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加快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在金融、土地、涉外經濟等方面大膽探索,用足用好先行先試政策,實施“一站式”全程通關,開展離岸金融業務試點,聚集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等多種對外開放形態,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五是在建設生態城市上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加快6個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形成5種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施水資源、大氣環境治理等6大工程,搞好500平方公里南北生態環境區保護,加緊中新生態城建設,綠化覆蓋率超過36%,空氣質量好于二級天數穩定在300天以上。
六是在促進區域發展上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以產業鏈、配套鏈、服務鏈為紐帶,建立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協作機制,延伸政策效應,增強產業傳導、技術擴散、服務輻射、創新示范功能。統籌濱海新區、中心城區、各郊區縣聯動協調發展,濱海新區加快推進功能區開發建設,中心城區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各郊區縣加快建設農村居住社區、示范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形成多點支撐、多元增長、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與此同時,加強與環渤海地區和中西部的合作,努力做好服務工作。
二、把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努力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下功夫、見實效
調整經濟結構,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決定性意義。近年來,我們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推動三次產業向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發展,全力打造具有科技創新力、市場競爭力、區域帶動力和產業聚集力的高端產業集群,使經濟增長真正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之上,全市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質的變化。調高調優第一產業,大力發展都市高效綠色農業,高水平大規模推進設施農業建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不斷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做大做強第二產業,加快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以先進制造業為核心、以優勢支柱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國防科技和輕工紡織等八大優勢支柱產業占全市工業比重超過90%,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今年上半年達到95%。加快發展第三產業,集中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大力發展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農村的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2009年增長15.2%,為近年來最好水平,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3%,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要把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落到實處,必須選擇突破口和切入點。我們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著力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下功夫,培育壯大以空客A320、直升機、無人駕駛飛機、新型運載火箭、衛星有效載荷“三機一箭一星”為代表的航空航天產業,以集成電路芯片、百萬億次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高清數字電視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以抗生素、胰島素、皮質激素和氨基酸“三素一酸”、干細胞儲存移植、生物芯片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以綠色儲能電池、納米材料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成為我市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預計到2011年,這些產業將實現產值4500億元,逐步成為推動天津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主導力量。
我們不僅積極做好增量這個“加法”,還堅決做好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后的工藝、設備及產品這個“減法”。兩年多來已累計淘汰450萬噸小鋼鐵、195萬噸小水泥、150萬重箱小玻璃、7.5萬噸小造紙、1.8萬噸小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產能,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節能降耗目標任務。堅持節能減排不松勁,今年關停小火電機組12.5萬千瓦,淘汰小鋼鐵89.2萬噸、小水泥60萬噸;明年再關停小火電機組20萬千瓦,確保沒有國家明令限制的“五小”企業。
三、把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努力在提升核心競爭力上下功夫、見實效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根本出路在自主創新。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科技競爭力越來越成為最核心的競爭力,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經濟持久繁榮的不竭動力。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創新,推動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提供新的增長引擎。我們只有緊緊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戰略機遇,加快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構筑具有聚集、示范、影響和輻射作用的自主創新高地,才能帶動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推進技術研發自主化。實施科技原創地工程,瞄準科技發展前沿,緊貼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集中力量組織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開發更多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居國際或國內領先地位的新產品,培育曙光、賽象、膜天膜等一批自主高新技術品牌。
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實施產業化領航區工程,抓好80個自主創新產業化重大項目,加快國家級軟件、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以及半導體照明、民用航空航天、膜材料等高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物聯網產業,培育高端電子、節能環保等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國家科技計劃重大成果轉化密集區和中央科研院所研發轉化密集區,促進產業和企業群體規模化發展,推動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推進平臺建設多元化。實施創新平臺聚集區工程,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知識創新體系、區域創新體系和創新服務體系,多渠道、多層次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31個國家級和部級重點實驗室、2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個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建成12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10個產業技術研發平臺。
推進創新人才聚集化。實施高端人才聚集地工程,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堅持用產業凝聚人才、用項目吸引人才、用事業激勵人才,啟動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千人計劃”,充分發揮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的作用。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加強產學研合作,大力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法制環境和社會環境。
四、把改革開放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努力在完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見實效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魄力,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改革,切實破除體制性障礙,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突破,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動力源泉。我們大力推進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精簡高效統一的行政架構,賦予新區更大的自主發展權、自主改革權、自主創新權,形成新區的事在新區辦的運行機制,為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注入強勁動力。廣泛開展“解難題、促轉變、上水平”活動,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效率,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級審批事項從1033項減少到495項,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金融改革創新與金融風險防范并重,通過公司整合、資源整合和項目整合,推動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打破地區、行業、所有制界限,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大力調整優化所有制結構,進一步落實、完善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打造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擴大全方位開放,以開放促發展、促調整、促轉變,提升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水平,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競爭性選拔干部工作力度,面向社會公開選拔344名局處級領導干部,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健全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以正確政績觀落實科學發展觀,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自覺行動。
五、把改善民生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努力在建設和諧城市上下功夫、見實效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社會發展特別是民生領域工作密切相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也是擴大國內需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我們注重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來謀劃發展,把發展社會事業作為擴內需、調結構的重點,通過改善民生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持每年實施20項民心工程,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經濟發展的成果、發展方式轉變的成效更多更好地惠及廣大群眾,凝聚民心民氣。去年全市用于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整治等與民生直接有關的支出475億元,增長30%。
著力提高群眾生活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擴大住房保障政策覆蓋面,在前兩年建設1355萬平方米、為29萬戶中低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困難的基礎上,今年再為16萬戶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通過項目拉動就業、創業帶動就業等一系列措施,保持就業穩定增長,去年新增就業4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今年新增就業4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合理調整收入分配,制定實施增加群眾收入18項措施和解決困難群眾生活10條意見,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提高保障水平和統籌層次,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社會保險一體化。
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職業教育優化發展、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加快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和海河教育園區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用藥價格平均下降25%,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打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攻堅戰,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高水平建設天津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項目,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和產品創新,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實力,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努力推動和諧城市建設。堅持城市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模式,促進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承載、社會承受的良性互動。堅持為民、利民、便民,切實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為子孫后代留精品,為未來發展留余地。深入開展“同在一方熱土、共建美好家園”活動,制定實施城市管理規定,在奮戰兩個150天基礎上,繼續奮戰300天,大規模綜合整治市容環境,全面提升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形成大氣洋氣、清新亮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風格,努力把天津建成獨具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宜居城市。加快落實生態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綠色天津建設,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加強平安天津建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打好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攻堅戰,促進城市有序和諧。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是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堅持不懈地推進。我們清醒認識到,天津的工作離中央的要求相差甚遠,與先進省區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務必時刻居安思危,決不滿足,決不松懈,決不畏難,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不斷開創天津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
(作者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