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月6日、7日連續報道了我市不少古村公交站名被更改為商業機構名稱,引起市交通局、公交集團高度重視,并開始著手開展古村公交站名的恢復、保護和制度化保障等工作。交通局相關負責人承諾,將擇期出臺古村公交站名保護名錄,凡列入名錄的站名一律不得更改。同時重新確定公交站名更改機制,使之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據3月16日《珠海特區報》)。
一般情況下,城市最早開通公交線路的公交站名,大多是以附近村落、街道或有標志性的建筑名稱命名,也有是以附近較有歷史的交易場所而得名,盡管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拆遷改造,這些原有的站名大多都已“文不對題”,但他卻是這一地發展變遷的見證,并沉淀在幾代甚至十幾代人的記憶之中,這些老站名其實也是一處“鄉愁”,每當遠方的游子歸來,看到這些熟悉的字眼、聽到熟悉報站聲,內心也注定會掀起層層漣漪。珠海應廣大市民群眾的要求,歷經2個多月,對全市2511個公交站名進行了為期兩周的梳理,排查出了300多個站名。并初步確認將242個老公交站名擬納入保護范圍,正是在用另一種方式,為市民群眾留下城市老家的鄉愁。
不可否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無論城鄉這些年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像珠海這樣的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不僅公共交通發展迅速,原有老站點所對應的古村或已經異名,或干脆就已不存在,或被現代化新型標志性建筑所取代等等,再使用原有的古村老站名似乎與現代氣息有脫節,沒有以某種商業化建筑重新命名顯得更直接,尤其是部分古村公交站名有重音或涉異地字,使用或聽起來存在某些“困難”,以更現代時尚的名稱所取代,也很符合一部分人的感受;但是,越是如此,越是應當下大氣力進行拯救和保護,每一處古村公交站名,都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都是這座城市的記憶符號,能夠對其進行梳理保護并予以延續使用,是為珠海市民群眾留下一處鄉愁,即便外地游客遇到這樣的站名而探其根源,也會對珠海發展變遷產生驚奇的同時,更會對珠海的這種人文和理性予以“點贊”。
其實,無論是新站名還是老站名,都不過是城市公交運行線路上的一個符號而已,但對于很多市民群眾,尤其是對于熟悉站名歷史“背景”的當地居民而言,就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或標簽,而是承載著諸多苦澀與幸福的感情記憶,勾起人們無限的沉思與遐想,古村公交站名是城市的一本書,他是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市民群眾內心難以割舍的血脈情懷。它是城市老家的一塊牌坊,無論什么時候人們看到它,都會感到異常的親切,都會有一種“到家了”的感覺;保護好珠海古村公交站名,既是傳承珠海的歷史文化和勇于進取的精神,更是為珠海百姓群眾保留一處厚重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