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國有360萬個古村落,2010年是270萬個,十年就消失了90萬個,現在的自然村只有200萬個左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對古村落的消失憂心忡忡,“就在我們開會的時候,1天100個村落就沒有了”。他說,古村落的保護權不在農民手里,而在官員、學者、開發商手里,“變成了官員的政績、學者的科研成果,開發商的資源”。他呼吁加強文化遺產和古村落保護,將文保執法列入官員考核并建立問責機制。
城鎮化越快,村落就消失得越快。游子們邁出鄉村到大城市尋找新的生活,留在家鄉的老人們也逐漸跟著孩子移居大城市。相反,鄉村的商業建設項目卻沒有隨著人流的離去而減少。駕車到二三線城市的村落里看看,到處是空置的房地產,滿眼是賣房廣告。當年那片綠油油的田野,新鮮的空氣,早已不復存在。這樣的故鄉,該怎么安放我們的鄉愁?
然而,這不僅僅是個體感受的事。傳統古村落是歷史文化遺存的形式,它的內核是地方歷史文化的集中代表,也是我國鄉村社會的重要文脈。正如馮驥才堅持的一樣,通過長年的田野調查、數據分析,為認定的古村落建立全面檔案,這種珍惜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值得被相關部門重視。為避免古村落保護淪為“官員的政績、學者的科研成果、開發商的資源”,馮驥才呼吁將文保執法列入官員考核并建立問責機制,切中肯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