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近日,在長沙縣2015年三級干部大會上,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長沙縣科學發展顧問、中國市長協會城市研究顧問李津逵教授以“在突圍中持續領先”為主題,用風趣的語言、扎實的事例、精辟的分析講述了他眼中的長沙縣。
成果:經濟社會發展一路先行
1992年至今的20多年時間里,長沙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李津逵教授的眼中,長沙縣是一匹“黑馬”。在見證長沙縣發展的這7年,他看到了一個急行軍中的長沙縣:無論是在改革創新,還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沙縣都是凱歌高奏、一路先行。
面對新一輪的深化改革,李津逵教授認為,長沙縣需要改變一些習慣,以更大的勇氣突破舊有觀念帶來的束縛。“南工北農的戰略布局,是千年等一回的機遇。”李津逵高度肯定了長沙縣這一戰略舉措。他說,他看到了農村的居民向城市走,各地打工的人奔著星沙來。一方面,城市就業讓農民家庭收入提高;另一方面,綠水青山受到保護,長沙縣也獲得了國家“生態縣”的殊榮。
“長沙縣的變化不僅僅體現在GDP上,還體現在許多先行一步的探索。”李津逵說,星沙崛起了一座新城,松雅湖的開發建設、撤星沙鎮設三個街道、產城融合提出“三個三分之一”的理念、板倉小鎮市民下鄉的試驗……這些,長沙縣以敢為人先的姿態開始探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
經濟發展了,居民對于服務的需求也提升了。李津逵說,深山里的居民搬到鎮上,為的是孩子上學;爺爺送孫子上幼兒園,為了起點教育;鄉村的農民走進鄉鎮,為了就業;在星沙置業,為的是一家人生活環境改善。于是,更高水平的教育、醫療、養老、社保、住房,成為長沙縣人新的需求。“而長沙縣做到了,每年將新增財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
發展:全面深化改革中再創佳績
“長沙縣是一匹黑馬,但在高速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危機。”李津逵表示,通過走訪、調研,他也看到了長沙縣發展中的一些不足。
“雖然經濟發展了,人居環境改善了,物質生活提高了,但是村委會職能還不夠完善、村民自治意識不強、精神文化建設較為匱乏、村莊建設較滯后……”這是李津逵在走訪中聽到的一位北部鄉村走出的青年回家過年的感受。而李津逵對此也表示認同。
另外,長沙縣第二產業獨大,第二產業中工程機械獨大的巨大慣性也制約著長沙縣的進一步發展。面對自身短板,長沙縣能否在新常態下繼續領先?李津逵表示,長沙縣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突圍,從而再創佳績。
“新常態就是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創新驅動。”李津逵指出,新常態下招商引資的籌碼沒有了,融資平臺取消了,中央引導地方政府重視民生、社會建設。“長沙縣要找到一種狀態即適應新常態的新狀態。在這一方面,長沙縣已先人一步,看到了自身的問題所在,并正在積極努力、大膽探索和付諸實踐。”李津逵說,功能分區的提出就是對南工北農的進一步深化,功能區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區。
對長沙縣的系列舉措和主動作為,李津逵教授表示了贊賞。
在李津逵看來,南工北農的深化版就是要鼓勵年輕人走出去,為農民進城解除后顧之憂,為市民下鄉鋪平道路。同時,開發農村巨大的沉睡資源,盤活“死資產”。
“要按大城市標準建設星沙,打造省會次中心。”李津逵認為長沙市最好的條件在東部,而長沙縣就處在東部。長沙縣要不斷擴大開放,引進先進的教育、醫療、休閑模式,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經開區要不斷深化產城融合,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
“要在城市化中重建社區。”李津逵說,即使沒有農業,傳統的農村仍在,熟人社會就是巨大的社會資本。要不斷探索,發展集體經濟,讓居民發家致富。李津逵提出,要將民生投資劃給鎮街和行政村,由鎮村按輕重緩急安排項目,并引導樂和互助會在社區項目投工投勞。同時,縣級各部門按項目監督審計,實現上下互動的縱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