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洪山區及江夏區所轄296平方公里的托管后,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擴張至518平方公里,轄區內的居民和企業供水矛盾凸現,局部甚至出現“水荒”。
為此,武漢市城投公司及東湖高新管委會共同出資,由武漢市水務集團和光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承建,直接引入白沙洲水廠的自來水。通水后,日供水可達47萬噸,50余萬居民和企業用水無憂。
小鎮將告別壓水井
“這口水井快要用不上啦!”14日上午,家住開發區豹澥鎮新春村南后灣的熊焱指著自家的水井說:吃了近20年的井水,總算熬到頭了。過去碰到干旱,水井枯了,就只好到處去借水吃,如今快通自來水了,用水不愁。
跟他家一樣的壓水井,遍布該鎮居民家中,鎮上中心小學、中學等,用的是鎮上自辦水廠的水,但大伙都不太敢用。
在該鎮橋南路27號向傳坤家里,水龍頭里流出的自來水明顯泛黃。老向說,有時流出的是泥巴水,一遇下雨還有股腥味,“只敢用來洗衣,做飯得買純凈水。”
該鎮負責人說,鎮上的自來水被檢測出渾濁度、菌落總數等嚴重超標。“現在自來水管已經鋪進了農民還建小區,今后吃水絕對放心了。”
創造了施工奇跡
“動作大,速度快,這個民生項目創了自來水施工的許多記錄。”49歲的阮建利負責水務建設,這個工程由他全程參與。
他說,這得益于開發區兩任主任劉傳鐵、賈耀斌都把這項民生工程視為重中之重,接力做好這件事。在武漢市城投公司董事長雷德超和武漢市水務集團董事長桂敏偵等多位領導的重視,和開發區發改委、規劃、建設、城管等部門通力配合,所有手續一路綠燈,才有了這樣的速度。
工程主管起始于武紙公路,沿中環線穿越南環鐵路、野芷路中環立交至民院路,穿越7座互通橋,還得通過約1公里的魚塘“障礙”,施工難度特別大。
過魚塘時,得經過清淤、拋石、打樁等基礎處理,方能在“硬化”后的段面上鋪設管道。今年雨水特別多,工人們只能“見縫插針”進行施工。
800余人的建設隊伍,幾乎沒有一人休息,一頭扎在工地上,經過4個多月的奮戰,完成了通水前的各項工作。
改水催化巨額投資
一路艱辛,終有收獲。此次通水后,不僅可緩解原關山片區管網末稍水壓低等問題,還填補了豹澥、九峰等地不通潔凈自來水的歷史,更為國家生物基地內百余家入駐企業提供了“生命之源”。
作為2009年首批入園、第一家動工的企業,人福普克藥業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安靖見證了這一令人欣喜的變化。
安靖記得,去年年底,公司剛入駐九龍產業園時,經開發區協調,從5公里外的九龍水庫接了一根水管,供施工使用。沒過多久,隨著入園企業不斷增加,20多個項目同時開工建設,九龍水庫越來越“供不應求”。
管委會只得再辟“蹊徑”,每天上午,派一輛環衛水車為人福醫藥產業園送水,“我們干脆做了超大金屬水箱,一次可儲存5噸水。”
這仍然只是權宜之計。據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袁云華介紹,基地總規劃面積為15平方公里,包括創新園、醫藥園、生物農業園、醫療器械園等,其中全球最大制藥企業輝瑞公司、國內最大醫藥物流企業國藥控股集團、亞洲第一基因組研究機構華大基因等都將在此落戶,目前投資總額已逾百億元,“對于生物制藥行業,供水是投產的重要前提。“有了自來水,我們才可能吸引、留住企業。”
“幸福”還將不斷延伸。昨日,武漢市水務集團副總嚴必剛介紹:目前中環線DN1.4米干管及配套周店轉壓站業已完工,從新路村至中環線的DN1.2米管道及配套的佛祖嶺轉壓站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當中,可望于明年上半年建成;明年還將開建金口水廠,“這些,正是城市版圖不斷擴張、開發區建設不斷發展帶來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