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從省發改委傳來重大消息,江蘇獲批成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省,同時獲批展開省級試點的還有安徽,另有其他省市區的62個城市(鎮)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按照國家要求,試點工作從2014年年底開始。試點單位要“充分發揮改革試點的先遣隊作用,大膽探索、試點先行、尋找規律、凝聚共識,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國家給出明確時間表:到2017年各試點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2018至2020年,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試點地區的成功經驗。
省發改委副主任趙旻接受采訪時表示,相比另一試點省安徽,江蘇的試點任務內容更多,涉及面更廣,要求更高,還要擔負起制定“國標”的重任——建立健全新型城鎮化指標體系,為全國探路。
江蘇發展面臨歷史性機遇
不久前,由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的通知》,帶著“特急”字樣下發,其中一份“2+62”的試點名單上,江蘇名列其中,與安徽一起展開省級試點,成為名單中的“2”;“62”則為其他省市區的62個城市(鎮)。
趙旻說,去年8月,國家發改委等部委聯合啟動了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9月1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座談會,確定新型城鎮化建設從省、市、縣、鎮不同層級、東中西不同區域共62個地方開展試點,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重點。
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省發改委研究起草《江蘇省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并最終爭取到省級試點機會。
2014年,我省城鎮化率達到65.2%,率先全國頒布并啟動實施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具備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城鎮化進程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堅實基礎。
趙旻介紹,以全省為單位進行試點,江蘇的任務是“3+8+1”,前三條是國家規定動作,“8”是“自選動作”,“1”則是國家追加而特別賦予江蘇的。內容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對未來發展的突破,具有重大意義。“所有12項任務與去年5月出臺的《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的奮斗目標一致。我們有信心通過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為全國提供成功經驗。”
列為省級國家試點,是江蘇面臨經濟結構調整,適應新常態背景下實現“兩個率先”的一次重大歷史機遇。國家綜合試點時間跨度6年,前后連接“十二五”規劃和“十三五”規劃,開展試點工作對全省社會經濟發展和基本現代化具有廣泛深遠影響。
據悉,我省將嚴格按照國家下達方案要求,盡快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機構,統籌推進各項試點工作。將通過建立年度評估和動態淘汰機制等方法舉措,切實加強任務落實。近期,在各地根據自身情況積極申報基礎上,明確各地區主要試點任務和工作要求。
6年實現800萬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
試點總體目標是:緊緊圍繞人的城鎮化,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到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8%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62%左右;城鎮落戶農業轉移人口新增400萬人,實現全省農業轉移人口規模、分布、來源清晰化,常住人口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農業轉移人口家庭城鎮落戶成本明細化,各級政府、接納主體和個人成本分擔責任明晰化,相關的制度和配套政策規范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67%左右,城鎮落戶農業轉移人口新增800萬人,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先導區、示范區(以2013年底的城鎮化率為基數)。
這也意味著,從現在起至2020年,在約6年的時間內,我省共將有800萬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
為實現這一總體目標,12項任務中,首當其沖就是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將建立健全以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為戶口遷移基本條件,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城鄉統一的新型戶籍制度。科學測算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平均成本,合理劃分政府、企業以及轉移人口家庭和個人的成本分擔責任,明確省以下不同層級政府的成本分擔比例,建立農業轉移人口流入和流出政府成本共擔機制。
人口市民化,考驗財政。據省財政廳測算,轉移農民市民化僅社會保障(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和保障性住房、就業及子女教育四項,財政擔負的人均成本3-4萬元。若以3萬元計算,全省潛在待落戶轉移人口800萬,則需地方財政新增投入2400億元。
不過趙旻表示,成本項目和內涵也必須進行認真甄別和規范,需在試點測算的基礎上建立可標準化的指標體系。政府財政對常住轉移人口將是“保基本公共服務”,讓進城農業轉移人口能公平、公正享受醫療、養老、最低生活保障、子女義務教育等市民待遇;企業按勞動法和合同法給進城務工人員上保險、做培訓等;個人也要分攤,如購房、社會保險中個人交費的部分等。“從之前無錫的探索實踐看,人口市民化的動態項目,政府保基本,財政擔負資金其實并不太多,每人每年幾千元。與外來勞動人口的實際貢獻相比還是值得承擔的。”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省還有三條路徑:建立規范的政府舉債融資體制,構建多元化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等投融資機制;初步建立以尊重農民意愿為前提,以保障農村宅基地用益物權為核心,地籍清楚、產權明晰、流轉有序、收益分配合理的新型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形成以科學合理調整行政區劃為基礎的層級少、機構精、效率高、成本低的城市設置機制,調整擴容發展兩至三個大中城市。
趙旻透露,調整擴容兩至三個大中城市這一條是江蘇爭取來的。有些城市規劃不科學,容量有限,沒有發展空間,可以考慮通過縣市改區成為大中城市,如此可整合提升區域基礎設施、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對周邊的輻射帶動能力。
肩負制定“國標”重任
另外11條主要任務可簡要概括如下——
構建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重點探索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參與城鎮化項目建設的有效途徑,規范和鼓勵企業通過ppp等模式進入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領域。
建立行政管理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城市行政管理模式。合理調整行政區劃,通過縣(市)改區,拓展中心城市發展空間;賦予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
創新城鄉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激勵機制,引導土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
建立健全“多規合一”與產城融合體制機制。
創新農業現代化發展體制機制。到2020年全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60%。
健全城鎮住房保障機制。探索形成為公共租賃住房為主要保障方式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積極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
創新城市群區域協調發展機制。
健全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城鄉統一的商品流通、市場監管、標準制定、社會保障等制度機制。
創新城鄉社會治理。
強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立綠色發展評價體系,確保生態紅線區域占國土面積不低于20% 。全面推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跨省際區域環境協作模式。
建立健全新型城鎮化標準體系。加快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相配套的規劃、建設、管理與評價等標準的制修訂,強化標準實施與監督,探索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模式。
據悉,最后一條任務是“江蘇獨家”,意味著江蘇將擔負起制定新型城鎮化“國標”的重任。在11部委特急下發的文件封面記者注意到,11個部委中,出現了“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身影。
另據悉,國家相關部委已經出臺一些與試點相關的配套政策。例如,財政部、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建制鎮示范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90個建制鎮啟動示范試點,要求資助對象原則上從新型城鎮化試點地區選取。我省即將選取并打造10個重點中心鎮,國家財政一年將給予2000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