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在中國的發展可謂跌宕起伏,人們對高鐵的感受也起起落落:從6年多前高鐵“出生”時的新鮮和懵懂,到如今高鐵通達28個省份,再到“蓄勢出海”令全世界刮目相看。6年多的發展實踐證明,高鐵“提速”,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高鐵改變了中國。不僅改變了昔日的出行難,也改變了經濟、社會乃至人們心態。無論平時還是假日高峰,高鐵承擔起越來越重要的運輸職能。時間大幅縮短,舒適度大為提高。“同城效應”“一小時經濟圈”通過高鐵搭建,人流、物流周轉加快,帶動了沿線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向新疆等西部地區延伸的高鐵,把遙遠的邊疆與內地發展更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高鐵催生了新的城市,也激發了人們更多地走出家門。僅2014年就有約8億人次選擇高鐵出行,人們用“腳”把這一票投給了高鐵。
高鐵的發展,也為中國制造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了樣本。中國高鐵從技術引進之初,就沒有滿足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不斷地攻關研究,并始終堅持自我超越。把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自力更生打造創新平臺相結合,把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走出自己的國產化、產業化之路相結合,不斷增強創新自信,帶來的也許不僅是高鐵的崛起,也是包括“中國大飛機”制造等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崛起。
高鐵還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的認識。從引進高鐵的2004年開始,10年間中國就建成了占世界總里程一半多的高鐵線路,不僅技術上“后發先至”,而且還具備了系統工程總承包能力,這在國外根本是“天方夜譚”、不可想象。“高鐵路徑”昭示的,正是“中國路徑”特有的力量。作為發展中國家,要實現強國富民的中國夢,中國必須充分發揮好體制的優勢,利用好廣闊的市場,走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趕超之路。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擁有高鐵的中國將以“創造”的力量影響世界。 (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