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1-22 16:25:50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曉亮
汪洋恣肆的街頭涂鴉藝術,在社交網絡流行前,一般人也只在影視或藝術圈中才能偶爾得窺。
1月20日,兩位涂鴉藝術家在上海康定路600弄,一處正施工的拆遷工地留下了諸多涂鴉作品,中法兩位藝術家,通過描繪本土化人物形象,走紅網絡。
如一個女孩在“拆”字包圍下,試圖鉆進一個樹洞避難。此處拆遷數年,仍有居民未搬,這種留戀,被藝術家視為“在寫實的傷口上,撒一點憂傷的鹽”。藝術家的生花妙筆,讓拆字下的憂傷,娓娓道來。引得網友群呼:為了涂鴉“留下這些建筑”。
至于開發商,在商言商,沒有什么太可指摘的。但,若跳出上海這個繪有涂鴉漫畫的拆遷工地,站在拆遷文化的大勢,在最大最寫實的傷口前,我們或許又有掩蓋不住的憂傷。至少十幾年前,關于“故鄉淪陷”和“鄉愁中國”的議題,就不可遏制的泛濫開來,持續至今。這不是矯情,而是現實。
城市也可詩意棲居,城市也有自己的鄉愁。這次涂鴉地上海,不說動不動在各種歷史劇中輪番渲染的紙醉金迷極盡奢華的十里洋場,就說老上海的街頭巷尾市井里弄文化,就是上海城不可湮滅的歷史記憶。
就以去年口碑爆棚的另類諜戰神劇《紅色》為例:張魯一演繹的“一手拎著魚回家做飯,一手謀劃救人抗戰”,那個慢條斯理的上海男人,以及全劇從底子里浸潤透了的那股濃郁的老上海的厚重歷史氛圍,隔著熒屏看著就讓人神往。
過于求新求速的整體城市建設中對文化的破壞,忽視了城市既有的文化品質內涵和歷史魅力。城市的集體失憶,是莫大悲哀。
上海涂鴉,也讓人想起攝影家嚴明的首部影像隨筆集《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他說“荒誕是現實的呻吟聲,一直提醒我們,痛在哪里。”“與它相遇,是命。我決定認命。因為,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
不管攝影家還是藝術家,都能感受到他們內心深處的真誠,和充滿詩情的影像,而這又鏈接著最真實的荒誕與浪漫。
“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但哪天,如果這個田園將蕪,詩酒何歸?人生不止有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何時我們寄身之所,不管是城市還是單位,不管是家庭還是個人,有詩性詩意,人生之途才會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