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安全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托比庸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西方,有關中國西部發展是否要走城市化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論。贊同者認為中國西部城市化進程將加快當地的經濟發展速度。而反對者則堅持認為城市化不可冒進。
托比庸說,中國人自己都認為中國還稱不上是真正的強國,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巨大的東西部發展差距以及城鄉差距。未來中國有多強大,不是看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能否追上紐約、巴黎、倫敦,而是要看西部能否變得像東部一樣富裕,農村能否像城市一樣繁榮。就發展潛力而言,中國東部許多地方在硬件上已沒有太大上升空間,但中國的潛力還很大,這一潛力的權重幾乎都集中在西部。
瑞典安全與發展研究所去年的《國別報告》曾預測,中國的經濟發展將在2020年前后進入“平臺期”,中國的GDP增長將回落到3%-5%的水平。不過這個報告也提到,倘若中國西部的發展進程提速,“平臺期”有望延后至少20年。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宋迎昌教授稱,重慶在中國下一波的城市化浪潮中具有代表性,人口眾多,農業人口比例高。如果重慶的發展能夠發力,那就代表著中國第二波城市化浪潮的到來。可以說21世紀上半葉即2050年前,中國發展的主旋律將就是城市化,它代表著低投入、高產出的高效生產方式。當然,未來西部地區的城市化也存在風險,主要是過度擴張可能會超越資源和人口等的承載能力。
西方媒體對中國這一變化更加敏感。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在最新一期發布了2010年全球國際性城市排名。盡管中國有7座城市上榜,重慶位列所有65座入選城市最后一位,但該期雜志卻以圖片故事的形式對重慶進行重點推介。《外交政策》雜志寫道,在傳統眼光里,重慶是個不適宜變成大都市的城市,因為這是座山城,道路崎嶇,地勢起伏不平。但這座在1967年僅200萬人口的中國內地城市,如今已擁有3200萬人口,堪稱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都市。文章援引前美國商會會長卡普的評價稱,重慶是座被美國和其他外國人忽略的都市,因為它的面貌和發展道路,注定不會和沿海大都市一樣。西方不應浪費時間,等待重慶成為第二個上海。文章還稱,中國在21世紀將發揮的作用可能并不依賴于海軍規模、外交官的技巧等,而在于中國如何管理規模令人難以想象的城市化進程。重慶正處于這個試驗的前沿,每年大約新進城的農民有100萬人。
實際上,近幾年重慶成了西方觀察中國城市化的窗口。《紐約時報》曾稱,在這個巨大的城市里,看到滿是公寓的山丘,你會想起香港;這里密集的人口會讓你想起東京;那些橫跨長江兩岸、如同布魯克林大橋的工程,還會讓你想到紐約。文章稱,中國過去曾建設了許多大都市,從北部的天津到南方的深圳,但這些都市集中在富裕的東部。重慶的崛起是一種象征:中國正在花大力氣使有著3/4人口的內陸地區能享有同樣的經濟繁榮。伴隨重慶經濟成長,這個城市每年吸引的人口相當于增加一個美國大城市的人口。
重慶顯然面臨極大挑戰。《華爾街日報》稱,盡管重慶GDP從1998年至今已翻了兩番,但與沿海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重慶人均GDP剛3300多美元,而東部許多城市已高達1萬美元。在《外交政策》網站留言板上,一些曾在重慶工作過的外國人稱重慶是座“充滿生機”的都市,但也提醒這座“霧都”的污染問題依然存在。而過快的城市化進程,可能讓這一局面再度惡化。法新社8月31日的評論擔心,這樣一座快速膨脹的犬城市,排出的大量工業、生活垃圾和污水,不僅給城市帶來巨大壓力,也威脅三峽庫區的環境安全。
美國《連線》雜志8月25日在題為“藏在大霧后的發展速度最快的世界大都市”文章中寫道,重慶以多霧出名,霧恰好可以用來比喻充滿眾多神秘之處的中國,“今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不遠處的前面,我們知道將會發生什么。但是更遠處的事情卻部分隱藏在霧里。這就是未來,我們看不清楚,但我們充滿期望”。
“為什么偏偏是重慶”
“為什么是重慶?”這是國際媒體在關注重慶城市化發展時提出最多的問題。英國《衛報》日前的一篇文章稱,重慶有許多優勢,比如運輸成本比較低,同時還兼有空港、水港及鐵路等交通便利的條件。路透社稱,中國西部內陸與世界的距離正在縮短。海外制造商向內地挺進的趨勢正好與中國城市化進程相呼應。在未來數十年內,這一城市化進程吸納的“新市民”人數可能會超過美國的人口總數。報道還稱,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加強內需正是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扭轉失衡狀況、進行戰略轉型的方式之一。
英國廣播公司6月的一篇分析認為,發展重慶既意味著刺激經濟內需有了新市場,更顯示出中國為經濟平衡發展找到了新舞臺。報道說,重慶的城市化是保留舊城,再造新城。今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成為繼上海浦東和天津濱海之后的第三個國家級新區。2020年將建成的兩江新區將帶來6000億人民幣的生產總值,相當于再造一個現在的重慶。
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翁杰明在談到有關兩江新區的問題時表示,由浦東新區、濱海新區,到兩江新區,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歷史進程。他說,地處中西結合部的重慶,是中國大陸版圖的幾何中心,承東啟西、連通南北,隨著新歐亞大陸橋建成、印度洋出海通道打通,重慶將由開放的“三線”變成“一線”,成為匯聚全球生產要素的戰略要地。兩江新區作為西部大開發縱深推進的“發動機”和內陸開放的重要門戶,必將在率先發展中有力地促進西部省區之間、東西部之間的大流通和大融通,承擔起探索內陸地區開放開發新模式、創新城鄉統籌體制機制、促進科學發展的歷史使命,從而把新區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內陸地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
中國未來應多看西部
近幾年來,重慶在國際上的認知度越來越高。《環球時報》駐德國記者通過Facebook對一些德國網友進行隨機采訪,10位網友中有6位表示或多或少了解重慶。在德國亞馬遜網站,可以搜到有關重慶的德文書有417本,從介紹重慶美食、美景到投資機會的各種書籍都有。實際上,世界對重慶的了解主要是近幾年。曾到重慶進行學術交流的德國學者艾圖博士對《環球時報》證者說,重慶這幾年出了不少新聞,頻頻被國際媒體報道,從某種角度上說,這是由于重慶在很多事上開辟了新道路,雖然很多時候也受到爭議。
近幾年來,重慶確實成了國際許多媒體報道中國的焦點。2007年,中國“最牛釘子戶”最終在法院介入下與房產開發商達成協議。德國《日報》稱,“這表明中國共產黨真的保護公民的財產”。近來的重慶“打黑”也是國際媒體報道焦點。美國《邁阿密先驅報》8月8日稱,“打黑行動顯示中國政府創造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的更良好社會、政治和文化環境的決心。”
在日本,相對中國其他城市,日本人以前很少談論重慶。這是因為日本歷史上制造的“重慶大轟炸”,讓他們內心有著難以放下的包袱。但近年來,日本對重慶的關注正日漸高漲。日本最大便利連鎖店羅森株式會社在重慶落戶,并計劃3年內開設300家店。而迄今為止,羅森在上海也不過是開了300家店。日本駐中國重慶總領事瀨野清水近日在福岡參加北九州貿易會時專門發表演說推介重慶。
兩江、輕軌、高樓、“棒棒軍”,重慶獨特的城市風格和市井氣息,吸引著世界關注的目光,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重慶也面臨著來自外界的疑問。有西方媒體稱,“這個城市變化的節奏太快了,就像當一輛有軌電車沿著路線疾馳的同時,人們還在鋪設新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