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1-09 16:22:49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謝偉鋒
去年7月1日,鄭州鐵路局最后一趟圖定綠皮車:2194次,退出歷史舞臺。昨日,鄭州火車站,乘坐Z189次的乘客發現,本來“Z”字頭直達空調車,已經變成了綠皮車。(1月8日 《大河報》)
雖然仍披著綠外衣,但是已基本是動車組的“身”:車內配備空調、電茶爐、殘疾人坐席、煙霧報警器等。在每節車廂的兩端,與動車一樣,有電子顯示屏,屏幕會顯示出列車的時速,室內以及室外的溫度、距離前方站的距離等。一位專業人士說,新型綠皮車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而老綠皮車最高只能達到每小時120公里。
在“白皮車”動車組風行的時代,新型綠皮車終究還是如約而至。對于馬上開始的春運來說,新型綠皮車將直接面對海量級旅客的檢驗。而對于鐵路普通火車的統型來說,一切還在進行中。
兩個月前的綠皮車之爭中,人們對于綠皮車之“新”有著公說婆說的爭論。其中,比較大的爭議是鐵路部門對綠皮車的改變會不會僅僅是“黃瓜刷綠漆--裝嫩”,也有媒體認為這是鐵路部門的一次話題營銷。其實對于旅客來說,并不介意火車披著什么顏色的皮,最主要的還是服務品質的升級版。
從Z189所展示出來的新型綠皮車內外構造來說,它在硬件方面所呈現的品質是賞心悅目的。而列車乘務員所提供的軟件服務,則需要旅客去親身體驗,沒有經歷者恐怕則無法打分。
對于綠皮車硬件升級,在坊間引發習慣性的質疑聲,就是低收入者一夜之間找不到親切的交通工具。其實,“高大上”的交通工具并不是構成社會公平傾斜的原罪。德國柏林的奔馳出租車滿街跑,其中就有行政級別的E系列車型,也不見當地有人抗議說沒照顧到低收入群體的感受。把情景轉移到中國來看,新型綠皮車面臨的質詢,其實有些是比較情緒化。畢竟新型綠皮車沒有造成車票的高企,而它也是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的一個切點。
中國已走在“限高、擴中、提底”的收入分配改革路徑上,同時國家戰略也從投資轉為消費。這釋放兩個信號:一是老百姓的腰包就越發充盈;二是群眾對于消費有更高的推動要求。而新型綠皮車作為出行工具的新型體現,融匯了以上兩點要素的交集。
新事物往往是改革紅利的發放,如果它能夠在服務感知、出行便捷上利好于群眾,無疑是需要歡迎態度。記憶中“火腿雞蛋方便面,來。腿讓一讓哈!”的老綠皮車時代已經在沉淀,而對于新型綠皮車的時代,再看到面子變化同時,還要體驗下里子感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