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1-09 13:02:48
來源:齊魯網 作者:張培國
針對耕地、淡水等資源束縛帶來的糧食持續增產難度加大,糧食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難題,山東出臺新政提出合理開發海洋資源,向海洋要“糧食”,計劃5年后水產達千萬噸,人均水產品占有量達到100公斤。(1月7日新華網)
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永遠是人類生存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國政府面臨的首要民生問題。值得肯定的是,中國是目前為數不多的食物安全水平超越其社會富裕程度的國家之一。
這應歸功于中國自2004年以來的糧食“十一連增”。但產量遞增背后,需求增加更甚的情況,則在有意無意間被忽略:中國實際已連續多年處于產不足需狀態。這一態勢至今未變。在供給越發緊張的基礎之上,中國需要面對的則是一個日益龐大的國內糧食需求市場。
從山東來說,作為農業大省,但近年來由于受耕地、淡水等資源的限制,糧食持續增產的難度將會越來越大。在此種背景下,山東省公布《關于推進“海上糧倉”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統籌糧食安全與現代漁業建設,計劃到2020年,力爭山東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000萬噸,向大海“要糧”400億斤的目標,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現實路徑,值得點贊。
應該說,山東是我國的海洋與漁業大省,海岸線長3345公里,占全國海岸線六分之一強,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海洋生物資源量大、面廣、可再生,合理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發展漁業具有顯著的代糧、節糧、促糧作用和生態效應。筆者認為,山東建設“海上糧倉”至少包括雙重利好。
一是可以有效解決糧食安全。聯合國糧農組織早已將水產品列入糧食范疇。水產品蛋白質含量大約是谷物蛋白質含量的2倍,在人類食物攝入結構中,水產品攝入量可以成倍替代谷物攝入量,特別是在大旱或者大澇等極端氣候導致陸地糧食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時,海洋食品將會是重要的替代物。所以,建設“海上糧倉”將起到代糧、節糧和促糧三大作用。
二是可以做到循環惠農。實踐證明,發展漁業不僅不會與糧食生產爭地、爭水,而且可以改堿、肥田、解毒。如沿黃區域“上糧下漁”改造鹽堿地的做法,收到了漁、糧兩利的成效。農田施用海藻肥還可以有效改良土壤,解決 土壤重金屬 超標、土壤板結等土壤污染、退化問題。
綜上所述,“海上糧倉”,作為基于“大食物”理念提出的一個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新路徑,將會合理地利用山東省豐富的海洋資源,實現藏“糧”于海,增強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從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真心地希望山東“海上糧倉”計劃能順利實施,更早的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