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實力】解決“三農”問題才能突出河南
記者:您對“中原經濟區”規劃的提出有什么看法?
楊宜勇:我到現在還沒認真看過具體規劃,只是看到一份建議,這份建議提議把“中原經濟區”規劃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認為這個建議是可行的。
這兩年,國家大的區域發展戰略在不斷更新,比如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此外,一些小的區域規劃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比如北部灣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天水-關中經濟區等,我覺得在區域經濟不斷細分的情況下,“中原經濟區”也應該提上議事日程,因為它對中部崛起是一種有力支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你覺得在構建“中原經濟區”的過程中,河南應著重做些什么?
楊宜勇:我看你們提出的“中原經濟區”構想,是以河南為主體,附帶周圍幾個省市,所以河南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地位是由實力決定的,因此河南應該做好自身工作,練好內功,發揮核心區作用,對周邊省市形成帶動和輻射。
就像人一樣,各地有各地的優勢和特點,河南最需要做的是充分發揮自己的省情,從實際出發,突出自己的特色。現在的區域規劃越來越多,怎么能突出特點成了各個規劃首要考慮的問題,比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主打的就是“生態牌”,武漢城市圈突出的是“兩型社會”。
我覺得解決好“三農”問題就是“中原經濟區”最大的特色。河南農民多,農村地域遼闊,農業比較薄弱,解決“三農”問題是構建“中原經濟區”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目前中國在解決“三農”問題方面還欠缺經驗。如果“中原經濟區”率先在“三農”問題上去試驗,率先得出成功經驗,將對整個中國“三農”問題的解決起到示范作用。而且,也會在其他區域經濟規劃中脫穎而出。
【減差異】加快河南城鎮化水平
記者:那么河南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通過中原經濟區實現中部崛起的宏圖偉業?
楊宜勇:中原經濟區的起步就是打造好核心區,你的核心區是什么?輻射區是什么?怎么構建其中紐帶關系,從而有利于經濟發展?這是你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此外,除了“地理區位”聯結,居民“心理區位”聯結也很重要,只有讓中原經濟區內的居民意識到他們是一體的,才能讓各個區域實現真正融合。
現在河南的城鎮化水平比全國慢了近10個百分點,因此通過中原經濟區加快河南城市化的力度,是當務之急。促進城市化,可以和工業化、國際化聯動,這樣可以為“城市化”助力,比如北京現在就在提“世界城市”的說法。
此外,未來中原經濟區的建設,還應該加快體制改革的創新,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現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異依然比較大,城鄉一體化將是未來的發展目標。
【放眼量】利用科技持續發展
記者:你能對河南解決 “三農”問題提些建議嗎?
楊宜勇:中原經濟區提出要走一條不以犧牲糧食、農業和生態為代價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道路,這樣很好,符合中央精神,而且也是以后各地都應該遵循的原則。
我認為河南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科技興農,農業的問題不僅僅是保護耕地,用科技來促進農業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比如袁隆平研究出雜交水稻就解決了不少人的吃飯問題。
記者:您覺得中原經濟區會帶來什么實惠?
楊宜勇:中原經濟區肯定會造福一方,有利于河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縮小河南和其他省份在人均方面的差距。
中原經濟區的建設首先是反映了河南地區人民的愿望,河南省委、省政府是順應民意,這個藍圖的實現肯定會有利于就業、收入水平的提高。
不過,在展望藍圖的時候,河南一定得時刻考慮長遠問題,不要只顧眼前,只有走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真正地實現中部崛起。所謂“崛起”指的是你比別人高,這是個很高的目標。
【會上聲音】
把河南變成中國的“富倉”
河南對中原經濟區的構建很好,是中部崛起戰略的進一步細化,也有利于促進河南經濟建設進一步基準化。“十二五”期間建設好中原經濟區,很有必要。個人認為,中原是中國之中,中原富了,中國才算是富了。
說到中原,可以回顧歷史,借助中原經濟區的提出,實際上中原并不是剛有的概念,3000年以前,殷墟遺址,夏商周時期曾經振興過,中原也曾經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只不過在后來逐漸落伍。
中原經濟區的建設規劃首先要處理好與其他經濟區的共性和特性的關系,如何發展好中原經濟區,關鍵是要立足于區位、區情和省情,中原經濟區的建設特色應進一步分明,主題應進一步突出。現在大區域規劃不斷更新,次區域規劃也層出不窮,可以發現這些區域定位與區位都遙相呼應。
中原經濟區的開發主體應該是企業、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中原經濟區怎么建設,怎么建設好,應該進行全省討論,這就是一個全民動員的過程,把中原經濟區變成全體中原人的行動。河南是中國的糧倉,希望中原經濟區今后能把河南變成中國的“富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