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老家來客,只要有空總是喜歡駕車帶他們夜游北京長安街。
三番五次從國貿橋到公主墳,除了那些如雷貫耳的單位名號,留在他們的記憶深處,或者與他們的認知能夠產生共鳴的建筑,往往只有天安門廣場。不輸于任何國際化大都市的高樓大廈,很得意地取代了那些能夠展示千年古都歷史韻味的古舊老宅,卻無法打動他們的心弦。
“在其他城市也有這樣的樓啊”,他們在暗示自己的見識時,也不無蔑視我不免有些炫耀的介紹。
經過波瀾壯闊的發展和城市改造之后,老北京城“這座獨一無二的城市”(梁思成語)顯然難逃泯然于眾城的命運。
2014年2月,走馬觀花葡萄牙里斯本,住在自由大道的酒店。傍晚乘大巴經過羅西奧廣場方尖碑時,瞥見附近一座擁有兩個相互交纏的馬蹄鐵造型大門的大樓,覺得極為別致。由于之前并沒下過功課,卻不知是什么建筑。用過晚餐之后,和幾位朋友相約去看看商業廣場,溜達回酒店時又經過羅西奧廣場,大家都不約而同提到那座建筑,且遠遠看過去不時有人進進出出,便決定去看個究竟,結果進去之后才發現就是一座火車站。外立面簡直就是臨街一座精致的大樓,內部卻是依靠山坡,自下而上通到半山腰上火車站、地鐵站。
后來跟導游打探才知道這是大名鼎鼎的里斯本羅西奧火車站,被網友評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火車站之一。
在葡萄牙人看來,里斯本羅西奧廣場被視為經濟繁榮的標志,更是歷史、文化的標志。因為它不僅完整地展現出資本主義商業社會的原生態,而且由于它厚重的歷史積淀,使現代商業和歷史和諧共處。
而這座位于羅西奧廣場的火車站,盡管剛剛經過英國Broadway Malyan建筑師事務所翻修設計改建,仍與整個廣場和諧共生,水乳交融。相互交纏的馬蹄鐵造型大門、頂樓精致的小塔鐘以及繁復精致的雕刻裝飾,堪稱葡萄牙新曼努埃爾式(Neo-Manueline)建筑代表。據資料顯示,從1890年到1952年,這里都是歐洲大陸通往里斯本的鐵路終端,經過翻修改建之后,它更巧妙地把19世紀的車站同現代城市地鐵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座純白色的建筑無聲而堅定地詮釋了什么叫“古老而現代”。
這也是國際游客到這里邊流連忘返的原因。
根據一些歐洲華文媒體的報道,近年有不少華商看上羅西奧廣場這塊寶地,紛紛在這里開設店鋪。但由于定位不符合這里的原有商業定位,且出現不少次品、假貨,遭到了當地商業的抵制。筆者孤陋寡聞,不知道類似葡萄牙這樣的國家關于城市規劃有怎樣的嚴謹,但絕難相信其他于這座城市歷史文化不符的建筑語言可以粗暴地深入這些區域。英國Broadway Malyan建筑師事務所這樣的大牌,在這里也只能做錦上添花的提升,而不是標新立異的“創作”。
在游歷過的歐洲城市,感覺那些有名的街道都像一本本厚重的歷史書籍,呈線狀、成面積的展開。流連忘返之間,便如翻閱一幅幅歷史畫卷。可說來好笑,他們足于自傲的歷史年份可能都比不上我們中國千年古都任何一個小胡同歷史。可嘆的是,我們自己寶貝的常常被人視若無物。
十年前曾有人寫過一篇《城市風格緣何千人一面》,為中國城市被無知和不負責任的破壞、摧殘而痛心疾首,并斷言“舊城的破壞已成為上個世紀中國城市建設者們最短見的城市行為”。如今看來,不幸的是21世紀的起始并不能成為這個“最短見行為”的截止期。
歷史的載體不是在教科書中,而是在有質感有形體有生命痕跡的城市里。堂堂一線長安街,附著在建筑上的歷史縱深尚且被局限在可憐的幾個點上,央視“大褲衩”這樣充滿色情意味的怪物卻可堂而皇之地聳立,更反襯出我們城市發展方向的荒誕。
近期,轟轟烈烈的造城、舊城改造之后,北京終于說是要對建筑外觀做出基本規定了。
是亡羊補牢?還是故作姿態?
好在有習總書記提出的“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做背書,還是讓時間來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