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煙王”、“罪犯”,如今的“橙王”,褚時健是勵志、更是傳奇,說他是“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一點也不過分。王石稱自己是褚時健的粉絲,贊褚時健是中國匠人精神的杰出代表;嚴介和說中國最稀缺的是像褚時健一樣的企業家;柳傳志說褚時健“就是一個下金蛋的母雞”……從“褚橙”到“柳桃”和“潘蘋果”,把產品內容化,把產品當作內容來賣,而不是只當成產品來賣;它們市場上熱銷被賦予了“社會化營銷”的定義,它們與電商的結合又引領了“媒體化電商”的風潮……很多人喜歡把褚時健與打造了三星“帝國”的李健熙相提并論,并對黃宏生、顧雛軍、孫宏斌、黃光裕、唐萬新、劉韌、陳久霖、黎元江等等一樣寄于“東山再起”的厚望。
《褚時健: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采取編年體的范式,分上、中、下三篇,上篇“1928—1979:燃情年代 ”,主要講述了褚時健青少年時期到接手玉溪卷煙廠之前的故事,抓過魚、烤過酒、種過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當過自救隊指導員、征糧組組長、區長、農場副場長、糖廠副廠長;中篇“1979—1995:巔峰時刻”,詳細講述了褚時健進行改革,帶領紅塔集團崛起步入巔峰的歷程,年過半百把資金短缺、技術落后、連年虧損的玉溪卷煙廠,打造成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集團企業,自己也成為了“亞洲第一煙王”;下篇“1995—:崢嶸歲月”,呈現了褚時健遭遇人生重大挫折中發生的諸多事件,特別是“褚橙”的背后故事。
市面上寫褚時健“傳奇”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褚時健: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這本書的不同之處:一是作者,先燕云是褚時健的干女兒,張賦宇曾為資深財經記者、報社總編輯,她們在20多年的跟蹤報道中與褚時健結成了至交;二是在歷時兩年、2400個小時的采訪錄音、超過70萬字的手稿中,為讀者揭密褚時健不為外人所知的、深埋于時間深處的親歷事件,回答了褚時健一生從事過四種職業,為什么種種都能成功?為什么會從“反右”干部變為“最后的右派”?為什么不愿從政而從商?如何將“紅塔”扭虧為盈,成為國家稅利第一大戶?“折翼”滇南,又遭遇了怎樣的人生大變故?如何與褚橙結緣,又如何開始了“第二次登頂”?等等問題。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龔曙光說:“一個真的英雄總是在無法想象的困境中、在不可思議的時點上崛起!褚時健因這幾個橙子,拉開了與這個時代所有優秀企業家的距離,使自己不僅成為一個不倒的商業傳奇,而且成為一個不朽的勵志英雄!”作為“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褚時健身上無疑體現了中國企業家的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人們最渴望知道的答案是“褚時健的成功基因是什么,是否可以復制”,即褚時健究竟該影響企業家什么?書中并沒有給出明確答案,我們只能在閱讀、感動、感慨、驚嘆中去思索、頓悟。褚時健在“自序”中說,他的一生“經歷過幾次大起大落,我不談什么后悔、無悔,也沒有必要向誰去證明自己生命的價值”,“我這個人不習慣講什么大道理,我對人生的體會就是自己走過的路”,“有一個不變的追求,沾著手的事情就要干好”。
就如褚時健自己所說:“我不是神,不是什么事都能做成”。希望從褚時健那里獲得“終南捷徑”注定是“黃粱美夢”。正如郎咸平曾經說過的那樣,“更多的人愿意以崇敬的心情和詩意的筆觸去描述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但無論是褚時健曾經的煙廠輝煌,還是他之后再重新創業,都不能代表他的全部。盡管褚時健的犯罪,有著特殊的社會背景,但當我們審視褚時健、反思企業家精神的時候,這是我們首先必須要面對的。《圣經:新約馬太福音》告誡人們:“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我想,王石首先從褚時健身上學習到的,就是“不行賄是我做事的基本原則和底線”。
王石喜歡用巴頓將軍的名言評價褚時健:“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是的,行進在人生之路上,不可能不跌跤,不論是石頭的絆腳抑或自己的失足。但是能夠跌倒而復起,這是難能可貴的。反思企業家精神,需要這樣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但這也不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無論是傳統的“細節決定成敗”,還是如今的“互聯網思維”,仔細打量褚時健的成功細節,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精益求精、嚴謹、一絲不茍、耐心、專注、堅持、專業、敬業”的工匠精神。在如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帶來即時利益的時代,“全民創業”中能夠真正成為企業家的,恐怕還會是哪些具備工匠精神的人。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企業家精神包含著冒險、信任、責任、創新等內涵。很多人習慣用社會責任來解讀“企業家精神”,實際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曼早說過:“企業家只有一個責任,就是在符合游戲規則下,運用生產資源從事利潤的活動。”支撐褚時健活下來并前行的信仰究竟是什么?“沾著手的事情就要干好。只要活著,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干,生命就有意義。”思考“企業家精神”,其實最應該思考的是“生命的意義”,或者說是“人生的信仰”,空談責任,空談冒險,空談創新,都只是表象,只是因為這些可以為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褚時健的傳奇,似乎在告訴我們,真正的“企業家精神”,是在人生信仰之下,“少談些主義,多研究些問題”。
當然,褚時健的許多“經驗之談”,也是值得我們去揣摩的。比如在談到“成功之道”時,褚時健說“就是愛琢磨,往往一件事情,別人想一種辦法,我會想五種、八種,會找相關的人去交流、去考慮在執行的過程中會出現什么樣的限制,目標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事情不辦好不罷休,我頑固得很”。在談到“人生變故”時,褚時健說“我那些朋友都說命運不公。我說別說那些了,雜念少了,不管在哪里,也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只想著把事情干好。” 褚時健的二次創業,錢是從朋友那里借的1000多萬,“褚橙”上市的成功或多或少與潘石屹、楊錦麟、梁冬、章詒和等“大V”們的微博也不無關系。
我們都只是地球上的租客,褚時健一生的故事太多,給我們今天所有人的啟示也太多,即使《褚時健: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是唯一得到褚時健本人認可的自傳,但我們眼睛看到的仍然只是一部分。一個 75 歲的老人,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出來創業;今年已經87歲了,仍然沒有“退休”的打算。那么,當我們還沒有到 75 歲的時候,就跟別人說自己老了,還沒到87歲的時候,就在談論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我們是否覺得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呢?褚時健也許從來沒曾忘記從前,但他從不在懷念中唏噓感嘆、流連忘返,我們是否應該趕緊上路,畢竟前面還有更美好的風景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