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設計學院副院長
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這樣一個論壇,作為來自美術院校的教師,我們可能會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一些事,做一些事。
實際上我們更容易想到的是形象,穿的衣服是一個人的形象,戴的眼鏡是一個人的形象,一塊手表、一雙鞋都是你的形象,因此我們更可以從形象的角度來揣摩,來研究,來分析一個人、一個房子、一條街或者一個城市。因此我講是不是可以從這個民族的本身尋找和分析它的細胞,逐漸形成一個城市的模樣,就像是從這方土地上長出來的那樣。我們應更多地反過來思考。
設計這個東西沒有對錯,它只有另類的思考。我不認為美院現在做的就一定好,里邊也一樣存在很多問題,就像我們中國美術學院的新教學樓,在建筑界也是議論頗?多。
有一次我在南山路校園里碰到我的同班同學(是湖北設計院的總師),他說建筑師開年會專門選擇了杭州,看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園與象山校園,兩者做一個專題比較研討會。象山校園是我們現在建筑學院的院長設計的,他自己稱之為實驗設計,他的確是抓住了機會好好地“實驗”了一把,碰上我們的院長讓他“實驗”了一把。
實際上我覺得所有一切都要回歸到文化,文化是什么?我們講文化是一種恢復:我們在原來基礎上這塊磚是怎樣的,我還得放在那個位置,是什么磚我還得把它仿照出那個磚。另外一種是發展,今天我們誰也回避不了所謂現代化,我們今天就是生活在現代化的二十一世紀,這一點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比如說我們面對的農民,又臟又差的老房子他們已經住了幾百年,蓋新房子告別老房子是他們渴望的,為什么?因為城里人都現代化了,有抽水馬桶,有煤氣灶(盡管是現代平民窟)。而專家們說千萬別拆,你這個是文化,拆了可惜得保留。雙方不是在一個層面上說話,因此造成這樣的尷尬。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就是最明顯的文化。因此我們就要找出這些人文,找出這些文化。這樣才可能會真正地指引平泉再建設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