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怡 武昌區曇華林小學教務處主任
如今活躍在曇華林的小導游稱得上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曇華林街長不過1200米,有了學生的身影顯得更加有趣:有的學生走上街頭向游客介紹我們的活動并邀請他們前來聽我們的講解,有的在街區地圖前向游客介紹,讓游客對曇華林有全面了解,還有的將游客迎進校園的小操場,結合景點介紹牌向游客圖文并茂地介紹。
這得益于我們學校從2008年開始著力打造的曇華林星級小導游社區實踐活動。六年時間里,我們由書面的學習變為社區實踐活動,由校內的模擬表演到走上街頭真正服務于游客,整個課程及活動有了質的飛躍。現在我們已經將“小導游”活動列為學生的常規校外教育。
2008年,政府將武昌區打造為歷史名城,對曇華林街區進行改造。結合《武昌區小學校本課程再開發工程教學指導意見》,既要立足學校特色,又要關注學生發展,我校校本課程組在全校師生中開展了一次次廣泛的問卷調查,大家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鎖定在了學校的所在地——曇華林這片文化沃土。在曇華林千余米的街區里,百年前的醫院、學校、圖書館組成了一部近代文教衛的發展史。走一路曇華林,不知不覺間就溫習了一遍中國近代史。
曇華林的孩子們長于斯,居于此,豐富的地域資源為校本課程提供了豐厚的養料。如果充分挖掘地域資源,就能把那些尚存的老房子變成活教材,就能讓我們的學生了解我們這座城市厚重的歷史,從而體會一份曇華林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在這樣的初衷下,曇華林小學的校本課程應運而生。
老師們帶領孩子們實地走訪,甄選最有代表價值的歷史建筑;積極上網查找曇華林文化歷史資料,探尋走訪曇華林的居民學者。經過一學期嘗試,我們的校本研究小有成果:首先結合學生年齡認知特點,由核心組教師設計的12塊具有代表性的曇華林文化展板張貼在每個班級成為班級文化的亮點;在曇華林土生土長的張澄宇老師用飽蘸情感的筆墨自己創編了濃縮曇華林文化的《曇華林文化歌》;朱翠華老師也興致勃勃地為孩子們編寫了屬于我們自己的《曇小禮儀歌》;桂麗虹老師帶領學生手繪出精美的“曇華林地圖”。
為使課程內容更充實,更準確,更接近學生生活,學校建立起校本資源庫,了解曇華林成為全體曇小教師的必修課。老師們深入曇華林街區,通過反復修訂增補,結合實地走訪與資料文獻,制作匯編成我校校本教材《走進曇華林》一書,在此基礎上,我們又逐步將其提煉為六大板塊作為課程內容,即“革命舊址、名人故居、教育醫療、宗教建筑、藝術文化、民居民風”。幾位校本教師進行合作,嘗試以“明信片”的方式進行教學,為后續開發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通過帶領學生實地走訪、文化展板宣傳、手抄小報評比、實地采風寫生、模擬小導游將曇華林的地域資源轉化為了我們校本課程的內容,讓孩子們深入自己生活的社區,了解曇華林的文化蘊含。
曇華林小導游是如何煉成的呢?
2010年底,第一批小導游從四、五、六年級學生中面試選拔出來,各班3-5名代表,由校本專職老師組團培訓。同時聯系社區青少辦,為孩子們的社會實踐提供場所。第一批“先鋒營”的小導游們在社區大型文藝表演中、江城十大魅力社區的評比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鍛煉,也為培養后續部隊積聚了有效的經驗。同時在今后的班級小導游活動中,他們更充當了領頭羊的作用,為后續力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指導作用。
2012年春天,曇華林小導游活動正式在曇華林小學開始。讓孩子們上街當導游,這個想法讓不少老師們質疑,孩子們從沒有真正面對陌生人主動交流過,有些孩子在課堂上都不愛發言,每個班級幾乎一半以上都是外來務工家庭的孩子,他們行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的活動拉開了序幕。由于是活動初期,我們采取的是在每班挑選五至十名同學,形成校級“小導游”。
剛走上街頭時,孩子們那遲疑的目光、慌亂的語言都透露著內心的不自信。老師們反復鼓勵著,同學們一哄而上,偶爾有感興趣的游客駐足詢問,孩子們七嘴八舌。幾次以后,他們逐漸開始分散行動,膽大的孩子開始主動去尋找游客。完成任務以后還意猶未盡,討論著自己接待了幾個游客,重復著自己受到的夸獎,而班級里沒有參加的孩子則圍著他們問東問西。班主任反映,這個活動簡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一連幾天都在討論這一次的經歷,就連平時只對網游感興趣的幾個男孩,雖然沒有湊上前去,但那表情寫在臉上,滿是好奇和羨慕。孩子們初次活動的表現讓我們覺得這個大膽的想法是成功的。
伴著活動的開展,問題也隨之而來,孩子們的導游詞還停留在校本課本上的介紹,當游客們提出更深入的問題,或者是關于這條老街的現狀,孩子們就瞠目結舌,無法應對了。幾次受阻,他們就不敢主動出擊了,開始互相推諉。
結合孩子們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老師們幫助學生找出問題的根源,告訴他們當好一個導游并不是將解說詞背熟,要想吸引游客聽你的講解還要做到生動有趣,那么就要求進一步從各方了解與之相關的知識,在講解時融會進去,這樣才能解答游客的問題并讓他們刮目相看。聽了老師的建議后學生們主動在課余時間去走訪街道上的特色小店,在網絡上搜索與景點相關人物的歷史故事,再將古今結合把這些內容新編,寫成自己的導游詞。學生們自由組合,5、6個人一組,分工合作,家里有網絡的,負責網上查找資料,善于溝通的負責到店里實地采訪,有的借來父母的手機,給特色門店拍照,文筆出眾的編寫屬于自己小組的導游詞。經過一番修改,每個小組都拿出了各有特色的成果。經過老師們的修改,分發到每個組員,大家分享著自己采編、自己設計、自己撰寫的導游詞,充滿自豪。
在導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鍛煉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還要進行禮儀教育。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孩子們畢竟還小,第一次接觸這么多的陌生人還要大方地表現確實有一定的困難,于是,我們開始了學生的基本禮儀訓練:“雙手伸展、重疊放在腰腹部,挺胸抬頭,目光看向遠方,嘴角微微上揚。可以邊說邊用手臂帶動手掌(掌心向上)指向目標”。根據這樣的要求,同學們學習用眼睛交流,用姿態服務,用動作引導,大家一遍又一遍練習著動作,一群群活潑好動的孩子,常常一練就是半小時。
摸索出成熟的經驗之后,老師們開始對全體學生進行輔導和培訓,2012年,班級小導游正式開始!我們固定每周五下午是學生們的“小導游”實踐活動時間,每次由一個班承擔導游,同學們一個個都換上了小導游的專用T恤衫(這些都是我們的同學自己手繪的,每一件都展現了曇華林的一個景點),戴上擴音器,舉起導游旗,儼然一個個職業小導游。他們走出校門,走上街頭,為游客介紹曇華林的歷史、名勝景點。
小導游們熱情洋溢、豐富生動的介紹吸引了許多游客駐足觀看,還紛紛和小導游們合影留念,社會反響很好。孩子們也在游客們贊賞的目光中,感到自豪、自信。同學們的周記中滿是收獲和自豪。活動中有的同學克服膽怯的心理,開口與陌生人講話,變得大方自信了;有的同學參加了活動,習作內容生動豐富,有真情實感,水平有了明顯進步;還有的同學從導游這個職業體驗上也有自己深刻的認識。
我校的小導游活動致力于提升孩子的全面素養,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在活動中為孩子打開一扇窗,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了“自豪,自信,自強”,孩子也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