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4月份在博鰲論壇上首次提出開通“滬港通”以來,歷時7月有余,滬港通終于在11月17日正式“通車”。此間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滬港通事涉國家戰略,不應過分關注短期指數漲跌;未來滬港通有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新起點。
應從戰略層面上看待滬港通
“有關滬港通的話題,并非現在才有。早在今年4月份李克強總理在‘博鰲論壇’上提出將推出滬港通后,當即引起極大的轟動。也就從這個時候起,滬港通成為境內外資本市場備受矚目的核心話題,各種消息無不牽動市場各界的神經。”申銀萬國市場研究部總監桂浩明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4月10日,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演講時,李克強宣布,將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機制,進一步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
對此,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兩地股市互通(滬港通)課題已經研究多年,香港特首也曾受到總理指示要“抓緊落實”,而這一政策的最終形成,則是由李克強總理“一錘定音”。
在李克強宣布滬港通啟動后不到3小時,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即發布聯合公告,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等開展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范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并明確6個月準備期后,滬港通有望正式啟動。
此后,滬港通的相關準備工作亦一直得到穩步推進。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近日透露,自李克強在4月公布滬港通以來,兩地的相關部門、監管機構、滬港的交易所和業界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經過7個多月的準備,備受矚目的滬港通終于獲批,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決定批準11月17日正式啟動滬港通。
對此,桂浩明認為,目前市場上多以一種“功利”的動機來看待滬港通,研究如何利用兩地市場進行套利,無疑相對短視;必須看到,從官方對此政策的重視和布局,市場更應該從戰略層面來看待滬港通,特別是考慮到中國資本市場相對封閉、缺乏改革動力等弊病,利用滬港通有利于倒逼改革。
桂浩明指出,在互聯互通的格局下,一個市場如果不能充分保護投資者利益,市場化程度很低,那么就會把資金驅趕到另外一個市場去。因此,滬港通最大的意義就是通過實現市場的直接開放(哪怕程度還比較有限)的方式,來推動并促進境內市場與境外市場的接軌。
滬港通助推A股接軌國際
針對桂浩明的看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徐洪才亦表贊同。徐洪才對中新網記者指出,對于A股而言,滬港通的重要意義在于促進中國資本市場規則和制度與國際接軌。
徐洪才指出,由于誕生的市場背景不同,制度環境不同,上海交易所和包括香港交易所在內的境外市場,在交易規則上存在較大差異,例如漲跌停板制度、交易時間、交易費用和做空機制等,隨著占雙方市值80%以上的藍籌股逐漸成為滬港通的交易標的,兩個交易所在游戲規則方面將逐步接軌,助推A股走向成熟。
“滬港通業務的開展有利于通過全新的合作機制增強證券市場各類參與者的綜合實力,包括倒逼國內證券經營機構實現國際化運作并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此外,滬港通業務采用了人民幣清算,這將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徐洪才說。
對此,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亦持相同意見。林采宜認為,從本質上說,滬港通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自貿區,對于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滬港通開啟的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在倒逼證券市場全面開放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挑戰。
根據林采宜的分析,首先,國際市場(香港)波動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可能會加大,影響國內資本市場變化的因素增加,對市場的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其次,滬港通業務是跨境投資,涉及的跨境執法事項增多,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帶來一定的難度,必須做好充分的監管安排。
根據10日發布的公告,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已就滬港通項目涉及的跨境監管合作原則和具體安排達成共識,并簽署了《滬港通項目下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加強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以加強雙方執法合作,采取有效行動,打擊各類跨境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滬港通正常運行秩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滬港通有助于為A股引入境外資金
“滬港通的啟動,對于A股屬于重大利好,亦顯示中國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決心。”中央財經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韓復齡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韓復齡指出,對于A股而言,滬港通帶來的直接益處包括,吸引香港資金、包括在港的境外資金進入A股,改善資金面;其次,有利于A股市場的估值體系更趨合理,特別是有利于提振大盤藍籌股的市盈率。
盡管目前滬股通總額度僅為3000億元人民幣,略超滬市一天的交易量,但值得注意的是,關于年初一度頗受關注的A股納入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事宜,亦與滬港通開通與否相關。MSCI亞洲研究總監謝征儐曾明確表示,順利開通滬港通與否,是A股能否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重要考量。
謝征儐指出,初步會納入A股市值5%,最終若全部納入A股,中國在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將會從兩成增加到三成。若按此計算,增加一成比重,相當于A股將注入1500億美元,約1萬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滬港通開通首日,上證綜指沖高回落,但從資金流向來看,A股仍受到境外資金的熱捧。數據顯示,滬港通開通首日,外資通過此渠道凈買入A股的資金遠超內資買入港股金額。截至13時59分,滬股通每日額度130億人民幣就已耗盡,顯示外資對A股的熱情。
對此,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肖世俊認為,盡管存在資金套現離場的壓力,但考慮到場外增量資金對A股的熱情,預計未來下跌幅度有限;而一旦避過新股帶來的資金壓力窗口,大盤指數有望反彈。
滬港通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除了圍繞A股方面的戰略考量外,滬港通另一重要意義在于推進資本項目改革、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朱明方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滬港通的影響,其實應該放在更大的范圍中來考慮,特別是有鑒于目前中國經濟處于一種“三期疊加”(即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過程中,在這種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需要進一步改革以促進發展,其中就包括啟動滬港通實現國家的資本對外輸出,比如人民幣的國際化。
據朱明方分析,一般來講,人民幣國際化,首先是必須擴大人民幣的跨境使用,通過跨境貿易結算盡可能推廣人民幣的使用;而此次滬港通的推出,更多的是推動人民幣從貿易結算貨幣向投資貨幣轉化;從貿易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最后再到儲備貨幣,則構成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過程。
對此,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亦持相同意見。李小加表示,作為中國金融市場的重大里程碑事件,滬港通創造出一種新的模式,讓人民幣首次大規模地成為國際投資貨幣。而投資貨幣一旦形成,離岸人民幣市場將會活躍起來,匯率市場化的要求也會增加,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匯率產品和利率產品都將次第涌現,這對將來人民幣匯率和利率改革都是大好事。
此外,朱明方強調,人民幣國際化亦需要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機制,即不僅要流出機制,也要有回流機制,此次滬港通的推出有助于完善人民幣的雙向流動機制。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規模已突破一萬億元。但是由于香港人民幣產品與投資渠道的缺乏,其中超過80%以存款憑證或活期存款的形式留存在銀行而非活躍在交易市場上,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有待提高。
針對滬港通未來的發展預期,徐洪才認為,擴大額度、增加投資標的是大勢所趨,“但更重要的是,必須看到,滬港通只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第一步,未來應該推動包括自貿區A股國際板試點、滬臺通、滬新通等措施的盡快出臺,預計年內相關改革進程將加快。”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亦持樂觀態度。邵宇表示,長期來看,“滬港通”有利于鞏固上海和香港兩個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明確,而國內整體金融改革的輪廓和進程亦呼之欲出,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資本市場建設和資本賬戶開放都是其中應有之義,最終目標是參與全球貨幣競爭,實現人民幣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