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是首個“世界城市日”。中國建筑學會名譽理事長宋春華31日表示,當前我國城市建設存在四方面傾向,即高物質化、去歷史化、奢靡化和同質化。
宋春華在上海舉辦的“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論壇及《建筑學報》創刊60周年紀念活動”上說,高物質化,就是許多城市只講效率、財富,而忽視了人文精神的認同和培育;去歷史化,就是漠視自己的歷史文化,不少有價值的城市建筑在大拆大建中被毀掉;奢靡化,一些城市建筑珠光寶氣,奇特怪異,張揚擺闊,背后是一個審美價值扭曲的問題;同質化,缺乏創新,跟風模仿,千城一面,特色缺乏。
“比如,現在各地刮起了超高層建筑的風。你造632米,我就造660米;你造828米,我造838米。其實不是為了這個城市做地標建筑,是為了個人做這個地標。”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說,超高層建筑是需要,但絕對不能泛濫、攀比。
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車書劍認為,垃圾圍城、交通堵塞、大氣污染、逢雨就澇,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宋春華建議,每一個城市在城鎮化中,應根據歷史文化和自然條件,確定自己獨有的、多元化的文化主題,最終才不會趨同。同時遵循正確的設計方案,堅持規劃設計創新,辯證地處理好功能、技術和形式的關系,力求做到實用、經濟美觀的統一。
車書劍認為,實現城鎮化,必須要遵循城鄉發展的客觀的規律,積極穩妥推進,要堅決地防止和糾正一些地區出現的新的“造城”運動。城市的布局和形態,要以產業鏈條為紐帶,以產業為積聚,增強城市的內滲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