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0-28 17:07:46
來源:荊楚網 作者:程小帥
陳先生,嘉興人,家住嘉興市南湖區菱香坊小區,不過陳先生長期在上海工作,嘉興老家里只有年老的父母。三個禮拜前,陳先生發現打回家的電話無人接聽,一時還沒放在心上。之后一段時間,陳先生屢次打電話回家,但是依然無人接聽。擔心出事,陳先生在前天夜里8點多趕了回去,沒想到推開門后就聞到了一股惡臭,父母一個趴在地上,一個躺在床上……(10月28日 浙江在線)
孝敬與否從古至今都是評價一個人品德的重要標準之一。中國人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恣蚊飽血、扇枕溫衾、滌親溺器、棄官尋母等古代孝道事跡流傳至今,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當代因孝敬父母而讓人感動的人依然不在少數,每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我們都能看到因孝上榜的人。不論古今,這些以孝為先的人都是我們的榜樣,也是對我們更盡心盡力對待父母的一種鞭策和激勵。
為人子女沒能及時盡孝,沒能讓父母有一個安樂祥和的晚年,不論其社會地位和事業如何,都不算一個純粹的人。我們看過有些人身居官位,有些人家境富足,但是對待自己的父母還不如陌生人。有讓母親住在自己樓房前的垃圾堆者,有生病不管不問者,更有甚者非打即罵。這些人不但談不上孝道,與“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相比,幾乎可以說是禽獸不如。用毛主席的話來講,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純粹的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無疑是一個讓人痛心的事。現在我們的生活壓力加大,生活節奏加快,很多時候讓我們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和生活狀態。有時父母為了讓出門在外的我們放心,故意報喜不報憂,廣而告之里那位在病榻前照顧老伴的父親對子女說“我和你媽都挺好的”,真切表達了父母對子女的無私付出。而作為子女的我們又為父母做了什么呢?逢年過節去家里吃個飯,偶爾給父母買些東西,給點錢,卻很少能安靜的坐在家里和他們聊聊天,能拋開工作帶著他們出去轉轉。等到有一天他們走不動了,才開始后悔,等到他們突然離開了這個世界,才開始捶胸頓足,除了讓人笑話又有何意義呢?
新聞中陳先生肯定要為他的疏忽而悔恨的,因為唯一的父母就這樣痛苦的離去,而作為兒子的他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悲劇的一再發生,有個人家庭的因素,而社會的發展讓我們越來越少的擁有自由,對養老問題越來越力不從心也是重要的事實。所以贍養老人,照顧好他們的晚年生活,一方面需要為人子女者竭心盡力,更多的關注當下父母的生活。另一方面還需要社會養老制度的不斷完善,幫助子女們把自己的父母照顧的更好。要知道給年輕人多提供假期回家陪陪父母,要比把常回家看看寫進法律要有用的多。
每個人的父母只有一個,每個人盡孝的機會只有一次,贍養父母莫要與人攀比,莫要行不由衷。父母所需要的只是我們的一份心,如果能拿出對子女的一點點心思對待父母,相信大多數父母的生活都會是幸福的。所以,在贍養老人的問題上一切苦難都是能克服的,只要我們能真正的將父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