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意大利小鎮馬泰拉,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非常陌生,我問過一些歐洲人,他們也不知道,甚至沒聽說過。懷著對這個陌生城市的向往,借2013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與馬泰拉建筑學院的學術交流,我帶著幾名研究生在圣誕前夕奔赴小鎮,與馬泰拉建筑學院進行國際城市設計的聯合教學活動。
在馬泰拉小鎮一周的簡短活動中,我感受到了這個傳統小鎮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美好,體驗了意大利小鎮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寶貴經驗,心靈在小鎮的自然生長、自我發展中得到了新的凈化,原來小鎮可以這樣自由地翱翔于時空的流淌。
馬泰拉小鎮位于羅馬以南380多公里外的海邊山谷中,相當偏僻,距離最近的BALI機場也有120多公里,山路車行近兩小時。
經過近十小時的飛行,我們從北京到了羅馬,再飛了近一個小時到Bali,迎接我們的維拉(VERA)博士開車,在山路的夜色中行駛兩小時后終于在旅途勞累的昏睡中到了馬泰拉,沿途美景早已丟給了夢鄉。到了小鎮已是深夜十一點多了,深冬的小鎮燈火明亮,步行街上熙熙攘攘,人們都在迎接圣誕節的氣氛中喜氣洋洋,羅馬時代小鎮中心區的建筑在燈光和節日色彩的熏陶下再現神氣,仿佛興奮地迎接新春的到來。我們也深受渲染,一掃旅途的困倦,提著行李走在略顯潮濕的古老的塊石步行路上。空氣極其濕潤清新,氣溫6—7度,山上稍顯霧蒙,濕冷的空氣讓人感受到了意大利冬天的冷爽。
我們一行六人在咕嚕咕嚕的行李箱膠輪聲中格外精神,在高低起伏、曲曲彎彎的小鎮坡路上行進,轉過盤曲的連續街道,來到教堂廣場。大教堂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在燈光的照射下,教堂格外高聳夸張,放松疲勞的脖頸,回頭望,卻讓我們再次目瞪眼晃,大教堂正面對著峽谷中的小鎮眺望。小鎮在石頭山中顯得格外漂亮,幽靜中透露著智慧的光芒。點點星星的萬家燈火映襯著一個一個類似中國窯洞的民居宅院,院落門前的入口燈光在黑暗夜景的陪襯下自然流放,“啊哦”,大家叫了起來,異口同聲沉迷于異國的他鄉。
在陪同的再三催促下,白天景色更美的誘惑聲中,大家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廣場望平臺,美景中的燈火珊亮。走進了教堂邊上寧靜的小巷,進入小巷的光線瞬間閃默沉靜,消失了許多目光,這才明白教堂注視小鎮表情的驕傲與夸張。
步行不遠在思索的興奮中來到賓館,小鎮驛站再次引發我無盡的遐想。被稱為賓館的住所實際上是教堂修道院的改裝,樸素的接待廳堂處處閃耀著宗教的力量,渾厚的卷拱,厚重的墻,筆挺的毛石圓柱,統一在成熟穩重的白色拉毛外表砂漿下,在黃色燈光的映射下仿佛返老還童,煥發了青春的能量。十五世紀的修道院被巧妙地改建為文化交流中心,承擔著新的功效與使命。
在前臺桌上清脆的鈴聲中,緩緩飄來了接待姑娘,拖地飄逸的毛裙格外盛裝,仔細一看,年齡與教授相仿,雖是深夜,但大媽卻沒有在沉睡中被吵醒,滿臉慌張與疲倦。可別小看前臺大媽,她穿著打扮沉著而又時尚,精明中透露著文化的靈光,微笑中互相介紹才知安多奈拉(ANTONLLA)是文化中心的負責人,已經在這里做志愿者十幾年了,志愿為文化遺產建筑的再利用貢獻力量,而我們一行的住宿就是她們遺產保護委員會無償提供的。在這里我們將與馬泰拉的老師學生們一起完成城市保護的聯合教學研討工作,在這樣的空間中,在這樣的歷史氛圍中完成學術的討論,充滿著時空的漫想,在興奮中在憧憬中,近凌晨兩點我才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