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NFIN.COM /XINHUA08.COM)--在22日召開的國際城市論壇京津冀協同發展2014年會上,北京市批準成立的全國首家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基地揭牌,并發布討論首項研究成果——《中國臨空經濟發展報告2014》。
業內觀點認為,臨空經濟具有明顯的外向擴展性特征,這種擴展性可以引發生產、技術、資本、人口等生產要素在區域的聚集效應,發展臨空經濟可以成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新路徑。報告建議以北京新機場為核心建設京畿臨空經濟合作區,通過空港區與城市功能區的協同發展,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推動首都經濟圈一體化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
航空改變城市。隨著樞紐機場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地位加強,臨空經濟區內的產業集聚能力會不斷提高,進而促進產業的集約化進程,促使臨空經濟區形成內引外聯、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平臺,逐步形成專業信息、專業人才、高端資本等要素集聚發展的態勢,推動區域內城市經濟轉向科學健康的發展方向。
臨空經濟可以推動投資經濟向消費經濟轉型。臨空經濟區的最大特點是貿易距離長、空間范圍廣、時效反應快,這就為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轉移、消費在全球范圍的啟動提供了可能。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空港將代替海港成為接受投資、對外發展的重要口岸,通過生產、技術、資本、人才等要素的快速聚集,實現產業轉移和消費聚集,從投資經濟向消費經濟轉型。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連玉明表示,這恰恰是中國城市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在人口紅利、勞動力成本、環境問題逐漸地達到極限后,必然要選擇的一種產業轉型方向。
臨空經濟還可以成為城市經濟新增長點。臨空經濟既是現代交通體系的核心,又是一種現代服務業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經濟形態;既可以聚集核心資源、核心技術、核心人才,又能構建全球核心商業網絡、提供創新發展的原動力,充分發揮城市的集散效應、規模效應和組織效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談到,臨空經濟將成為總部經濟之后城市經濟又一新增長點,發展臨空經濟就等于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
臨空經濟能夠推動城市從單中心向多中心發展。臨空經濟將迎來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即以機場為核心,與高速公路和鐵路相連接,實現空港區與城市功能區協同發展,最后形成一個城市副中心。實際上就是從“單中心”向“多中心”轉變,通過空間重構和產業重構,進而實現功能重構,這是城市及城市群發展的必然規律。
業內專家認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程中,發展臨空經濟將是優勢基礎上的重要趨勢。
由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基地與其依托的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聯合研究、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我國首部臨空經濟藍皮書《中國臨空經濟發展報告2014》建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可以以北京新機場為核心建設京畿臨空經濟合作區(簡稱“京畿新區”),打造一個首都城市副中心、一個京津冀區域的副中心城市。通過空港區和城市功能區的協同效應,實現首都的功能外移。這對于優化首都空間布局、堅持和強化首都核心功能、治理“城市病”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都頗具意義。
據《中國臨空經濟發展報告2014》的主編連玉明及副主編朱穎慧、秦堅松分析,建設“京畿新區”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發展規律,立足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國家民航發展戰略需要,以京津冀共建、創新跨區域管理體制機制為重點,以產城融合、統籌協調經濟發展和完善城市功能為抓手,以實現集約發展、合作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為導向,以北京新機場航空港為核心,以綜合交通樞紐為依托,充分調動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積極性,推進空地聯運、海空互動、產城融合、區域一體。
專家建議,在空間布局和輻射范圍層面,“京畿新區”應涉及北京大興、河北廊坊、天津武清部分區域。新區定位應該是:首都疏解城市功能的重要承載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先行區、北京全面深化改革的綜合試驗區和人口均衡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三型社會”的建設示范區。
《中國臨空經濟發展報告2014》指出,根據“京畿新區”的定位,新區應重點推進五項建設任務:優先建設生態宜居環境體系;加快建設以北京新機場大型國際航空樞紐為核心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以科研、教育、文化、醫療為核心的公共服務體系;形成以發展航空物流和航空服務業、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為主導的高端產業體系;建設以現代航空大都市為核心,以航空夢想小鎮為重點的綠色、智慧、宜居航空都市體系。
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基地的學者普遍表示,“京畿新區”可以基于臨空經濟的區域聯接、聚合功能,啟動更多的京津冀合作體制機制的創新嘗試。打破三地行政區劃束縛,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推動首都經濟圈一體化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