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城鎮化作為今后十年的工作重點,但究竟如何推進城鎮化,學術界是眾說紛紜。有專家對城市群發展有偏好,主張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武漢城市圈、長株潭、成渝陜經濟圈集中大發展;有專家對小城鎮化看好,主張扶植鄉鎮大發展。這些主張背后有一個共性,忽視了市場發展的內生動力。
目前中國城市還在一味地追求“攤大餅”,不少大城市已經到了資源環境、行政管理難以承受的地步,有些城市固步自封、條塊分割,上與省級政府爭權,下與區、街道爭利。有些需要城市間跨區域合作的大工程、大基礎設施、大公共服務、大市場,反而僵化到難以協調,都是城市大了,尾大不掉惹的病。
要醫治大城市病,筆者認為,可以走“化大市變小市,小市長、大省長”之路。
2005年,時任武漢市市長訪問悉尼,伯伍德市王副市長作陪,席間筆者介紹說伯伍德市是大悉尼下的一個小市。有人問為什么說大悉尼,難道還有小悉尼?其實真正的悉尼很小,只有郵政編碼為Sydney2000的那么一小塊地方,俗稱CITY,而大悉尼指的是與悉尼連成一片的上千個小市。這些小市都不隸屬于悉尼市,與悉尼市平級,是新洲下轄的一大片城區中的一個小市。但是大悉尼到底有多大,比老上海加新浦東還大一倍多。
西方主要大城市在上世紀80年代就逐步推行“大省(州或郡)政府、小市政府,小社區、大社會、大市場的政策。社區雖小,社會卻大,因為服務更需要周到經濟。在大省小市背景下,必然產生大市場,導致城鄉一體化、全國一體化,甚至是全球一體化。
以悉尼為例,盡管行政市變小了,但是虛擬的大悉尼卻越來越大。上千個小市之間自覺地分工合作,不單各自轄區內極力搞好內政,還不斷地與相鄰的市協調發展。比如大基建、大公共設置,不是一個市能夠完全承擔,于是州政府出面。大悉尼、大市政發展后,又推動小市政發展,反過來許多個市的小市政又推動大悉尼的大市政發展,進而推動整個新洲城鄉結合地發展起來。這樣的發展是市場內生的發展,不單無形之中降低了城市發展成本,還提高了城市發展的含金量。使整個新洲的城鄉規劃更加一體化,公共服務更加均等化。
筆者在上世紀90年代時已向國內介紹過這種觀點,可惜至今不少中心城市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過程中,依然在一味貪大求全。貪大求全的市,不是市場經濟中的市,是計劃經濟中的市,是虛榮而不方便自己的市。由于區劃越來越大,行政管理、市政管理越來越難以負荷,不是對外擴張僵化,就是對內腐化,很容易導致城鄉對立、城市與自然的對立,以及城市人與人、人與社會、人的身心對立。城市病就成為必然。
從市級規劃到省級規劃,小市區劃是一個跨越不了的坎?!靶∈写笫 蹦茏尦鞘衅瑓^更大、基礎設施更互聯互通,國際競爭更容易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