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過程中,處于流動中的群體很多是社會的底層群體,對于這些底層群體而言,靠教育改變命運尤為重要。教育不能成為城市化的軟肋,這是城市管理者必須面對及解決的問題。
湖北十堰東方小學血案的更多切面正在逐步呈現。據《新京報》報道,當地一些人士分析,現在城區的班級很多都“超載”,教師的壓力和責任越來越重,對成績不好的學生,難免會出現不給報名的情況。犯罪嫌疑人陳嚴富的女兒成績不好,暑期作業又沒有完成,所以被老師列為了“被嚇唬”的對象。在這個“嚇唬”的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快速的城鎮化正加劇城市學位資源稀缺。
當然,不管因為什么原因,陳嚴富去學校行兇殺人,都是不可原諒的。因為自家的問題,而把其他家庭推入更悲慘的境地,必須受到譴責。只是在這惡性事件之外,關注當地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仍有現實意義。因為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涌入城市上學,加劇了城市教育資源的緊缺,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而不僅僅存在于血案發生地湖北十堰。
農村孩子涌入城市求學,并不僅僅是因為農村居民已經開始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他們不惜將所有積蓄投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和農村撤點并校不無關系。陳嚴富女兒在農村就讀的小學已被撤并,唯一的一所小學離他們也有15里多,所以他們不得不來城市求學。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城區教育資源越來越緊缺的矛盾也將更加突出。
讓人費解的是,城市的學校為什么總是這么少?是城市里沒有地方沒有空間建學校嗎?可是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不少房子都成了空置房。是師資力量無法配備嗎?可是很多師范類院校畢業的大學生都找不到對口工作。在城市里多建學校到底有多難?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地方政府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但是,為何投入不足,又為何沒有動力投入,恐怕遠遠就不是政府財力不足這樣的原因了。
應當看到的是,在城市化過程中,處于流動中的群體很多是社會的底層群體,對于這些底層群體而言,靠教育改變命運尤為重要。底層群體子女的教育問題,也往往會影響到他們幾代人的生活。所以,無論是城市管理者還是教育行政主管者,絕不能等到大量農村人口進城了孩子無學可上了,再去考慮新增教育資源的問題。
前段時間,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曾表示,要按照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的人數來撥付教育經費,要加大中央財政對各地接收隨遷子女學校的專項獎勵力度。在這一制度的激勵之下,地方政府投入到義務教育領域的支出也許會有大幅度增加。制度激勵固然有助于提升義務教育公平,但與制度激勵同樣重要的是,城市管理者和教育主管者從內心能認識到教育以及底層群體受教育權的重要性。
別讓教育拖了城市化的后腿——十堰東方小學的血案以一種極端惡性的姿態,又為這一命題敲了警鐘。教育不能成為城市化的軟肋,這是城市管理者和教育行政主管者必須要面對及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