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下稱《規劃》)8月28日至9月4日向社會公示并征求意見?!兑巹潯诽岢?,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2%左右。支持濟南、青島等設區市調整行政區劃,增加市轄區;推進德州、聊城、濱州、菏澤近郊的縣(市)撤縣設區,解決“一市一區”問題。
實現700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5%,遠低于我國發達地區平均水平。目前,全省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3.46% 提升到2013年的53.75%,年均提高1.15個百分點;戶籍城鎮化率達到42.97%。
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2%左右。努力實現7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濟南、青島等市城區達到年均增長6~8萬人。
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限制。濟南、青島等城區人口300~500萬的城市應適度保持落戶規模和節奏,科學確定各類人才的落戶條件,建立階梯式落戶通道。建立積分落戶制度,對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和合法穩定職業的范圍、年限等作出合理規定,對參加城鎮社會保險的年限規定不得超過5年。在城區人口100萬至300萬的城市,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或有合法穩定職業的人員,同時按照國家規定參加城鎮社會保險達到一定年限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 ,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在城區人口50萬至100萬的城市,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或有合法穩定職業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 ,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壓力小的地方,可以參照建制鎮和小城市標準,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全面放開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在縣(市)街道辦事處、建制鎮鎮區有合法穩定職業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 ,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符合條件務工人員可申公貸
分步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先存量、后增量,先本地、后外地,先省內、后省外,先失地農業人口、后其他農業人口,先進城務工人員及子女、后投靠親友的順序,有序推進各類群體轉為城鎮居民。
將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全部納入輸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擴充教育資源,確保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按照就近原則在輸入地公辦學校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到2020年,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比例達到99%。建立健全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為學生學籍轉接提供便捷服務。杜絕各類歧視性政策,不得向農業轉移人口子女收取或變相收取借讀費、贊助費、擇校費等費用。逐步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普惠性學前教育以及接受義務教育后參加升學考試的實施辦法。
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具有穩定就業的進城務工人員連續繳存住房公積金1年以上,可以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金融服務制度,對興建農民工公寓的個人和機構,鼓勵金融機構為其提供長期低息銀行貸款。審慎探索由集體經濟組織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設公共租賃住房。到2020年基本完成6000個左右城中村改造,實現1000萬左右城中村居民市民化。到2020年改造城市棚戶區和獨立工礦區棚戶區150萬戶左右,使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我省擬支持濟青等增加市轄區
按照權責對等 、梯度賦權、漸進發展的原則,深化設施居住證制度。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設區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領居住證。符合條件的居住證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勞動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證照辦理服務等權利;以連續居住年限和參加社會保險年限等為條件,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權利。
優化行政區劃設置,著力解決城市規模和空間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支持濟南、青島等設區市調整行政區劃,增加市轄區,壯大中心城區規模,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推進德州、聊城、濱州、菏澤近郊的縣(市)撤縣設區,解決“一市一區”問題。對部分經濟基礎好、地理位置優越、符合條件的縣探索撤縣設市。穩步推進撤鄉設鎮、鄉鎮合并、撤鎮設街道辦事處、村改居,把有條件的縣城和重點鎮發展成為中小城市。對已建成的大型農村新型社區,達到標準要求的探索試點設鎮或街道辦事處。
格局:構建“一群一帶雙核六區”
一群:根據規劃,山東半島城市群由2個副省級城市(濟南、青島)和11個地級市(淄博、東營、煙臺、濰坊、泰安、威海、日照、萊蕪、德州、聊城、濱州)構成,包含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以及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三個戰略區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的主要載體。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4%左右。
一帶:魯南城鎮發展帶由棗莊、濟寧、日照、臨沂、菏澤5個地級市構成,是落實西部經濟隆起帶戰略、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空間載體。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58%左右。
雙核:濟南、青島兩大中心城市。濟南作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區域的核心,要充分發揮省會優勢,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優化提升老城區,加快建設西部新區、東部新區和濱河新區,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建設現代化大都市。青島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以環膠州灣地區為中心,以組團布局為主要形態,構建“環灣型、組團式、多層次”的城市發展格局。打造青島西海岸新區、膠州灣東海岸現代服務業核心區、北部高端產業集聚區和青島“藍色硅谷”,構筑現代產業高地。
六區:以城鎮密度高、經濟聯系密切的區域為基礎,強化城鎮聯動發展,構建濟淄泰萊德聊、青濰、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六個城鎮密集區。2020年,濟南、青島兩市城區人口達到500萬左右;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 14市城區人口達到100~300萬,其中淄博、煙臺、濟寧、臨沂4市城區人口達到200萬以上;50~100萬人的中等城市15個;20~50萬人的小城市50個;10~20萬人的小城市35個;5~10萬人的小城鎮約50個。
交通:青島至省內其他設區市僅2小時
建設與省域城鎮化空間相協調,布局合理、結構完善、銜接順暢、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到2020年,加快構筑“三橫(濟青、德龍煙威、菏兗日)四縱(青煙威日、濱臨、京滬、京九)”綜合運輸通道,實現濟南至周邊省會城市3小時可達,濟南和青島至省內其他設區市2小時可達,快速鐵路通達除濱州、東營外的所有設區市,95% 以上的縣級行政單元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時車程內享受到航空服務。設區市中心城區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60%。
提升山東省對外門戶地位。濟南、青島 、煙臺機場為干線機場,威海、濟寧、濰坊、臨沂、東營等 13個機場為支線機場,共同構建開放的航空運輸體系。依托濟青交通走廊,建設石濟客專、濟青高鐵、鄭濟客專,對接中原經濟區和隴海鐵路沿線城市。構筑以濟南、青島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15個地級市為地區性交通樞紐的兩級交通樞紐體系。
加快濟南、青島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做好淄博、煙臺、濰坊、臨沂等市軌道交通前期工作,力爭2020年全省建成運行 200公里以上城市軌道交通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系統(BRT)、公交專用道、換乘樞紐等場站設施建設,優化公共交通站點和線路設置,實現100萬人口以上城市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全覆蓋,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5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