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天津市開始實行新的排污費征收標準,四種主要污染物排污費平均提高9.5倍以上。今年元旦,北京已經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費征收標準調整為每公斤10元,比原標準提高15倍左右。
大幅提高排污費,對治污能起多大作用?排污費怎么個花法,傳說中的環保吃排污費究竟是否屬實?面對費改稅的趨勢,排污費未來的路會怎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有關人士。
為啥要收排污費
以經濟手段刺激污染治理,但收費標準與治理成本之間長期存在較大缺口
北京市環保局的數據顯示,受排污費標準大幅提高的影響,第一季度北京部分排污大戶加強了環境管理和投入,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均穩定低于排放標準50%以下。
“這就是排污費制度設計本來要達到的效果。”聊起這個話題,環境保護部環監局排污收費處處長楊子江這樣說。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費,實際上是希望以這樣一種經濟手段刺激污染治理。
排污收費制度已執行30余年,征收對象涉及506萬家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2003年出臺《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前,專家們在調研時一致認為,要想達到促進污染治理的效果,首先就應該使收費標準高于治理成本。
“當年,我們調查了成千上萬的數據,測算出水的單位污染當量應收費1.4元,氣收費1.26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個費率應該是高于治理成本的10%左右。”《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的主要起草者、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楊金田說。然而,當時設計的較為合理的收費費率并沒有能夠付諸實施。“收取排污費已經給企業增加了負擔,如果按照設計的收費標準收取,企業基本上就無錢可賺了”,這是當時十分普遍的看法。在當時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水平下,排污費按照原設計標準的五折收取。
從2003年至今10余年,排污費全國收費標準一直未變,雖然有16個省份微調了收費標準,但收費與治理成本之間依舊有不小的缺口。這樣的“不合理”被北京率先打破。北京排污費新標準實施后,今年一季度征收的排污費達到8800萬元,是去年同期的10倍多。
華電集團北京熱電公司環技室負責人王女士告訴記者,今年一季度企業上繳排污費135.7萬元,而在去年同期,只有10多萬元。“壓力確實大了,我們正在聯系機組的德國供貨方,將脫硝入口煙氣中的氮氧化物濃度降到25PPM(百萬分之一),脫硝后,排放濃度就可以達到標準的一半以下,這樣按照北京市規定,我們的排污費也可以減半。”
排污收費的大幅提高的確成為企業減排的動力,然而,另一方面,即使在原有收費標準下,各地都有一些拖欠排污費的“老賴”。環保部環監局局長鄒首民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曾透露,2013年國控企業中就有374家欠繳排污費3.4億元。有的地方為了發展經濟,劃定“無費區”,對有的企業“減半征收”,也有企業環保意識淡薄,存在故意拖欠行為。拖欠者中,不乏財大氣粗的企業。江蘇省環保廳4月份公布2013年12家國控企業欠費名單,其中上市公司江蘇索普拖欠費用最多,達到540萬元。
環保局是“吃排污費”的嗎
排污費實行收支兩條線,錢花在哪兒應更透明
數據表明,2003年—2013年,我國累計征收排污費1700多億元。這么多錢花到哪兒去了?隨著一些地方排污費大幅提高,人們更關注其去向。
“地方環保局是‘吃排污費’的,這怎么可能嚴格公正執法!”這樣的憤懣,不只出自一人之口。事實果真如此嗎?
改革開放之初,環保工作剛剛起步不久,國家和地方財政用于環保工作的資金嚴重匱乏。為保障環保事業發展,在排污費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并納入財政預算、專款專用的基礎上,國家規定排污費的20%可以補助環保部門的事業發展。
鄒首民坦言,排污收費一度的確是環保部門的經費保障。雖然財政部門專門發文,就環保部門的經費安排提出具體要求,但多數基層財政部門尤其是西部地區,普遍存在“以收定支”的現象,根據收繳的排污費數額來安排環保部門的年度預算。排污收費用于部門經費的貢獻率一度高達32%。
“排污費作為財政收入的一部分,的確有可能成為地方財政撥付環保人員工資補貼的一部分,這是符合財政制度要求的,所以絕不能將排污費收取與環保部門經費預算混為一談。”楊子江表示,目前,排污費用于環保行政經費的現象已經有了很大改變。隨著各級政府對環保工作的重視,現在連一些西部省份都表示,有沒有排污費都不影響環保部門的運作,可見二者的關聯度已經越來越小。
“錢收上來了,花的形式不一樣,比如大家都關注的大氣十條給京津冀的50億元治理經費,就來源于排污費,這取決于財務安排。”楊金田說,我國有嚴格的排污收費管理財務制度,但缺乏透明的財務使用制度,這就給一些公眾造成了誤解。負責任地說,在制度設計上環保部門不存在自收自支問題。
目前,各地都在推行排污費收繳信息公開,打開各地環保部門的網站,收費信息一清二楚。但是搜索排污費的使用信息,卻難以得到滿意答案,很難找到這些資金具體花在哪里。記者采訪時,許多被訪者表示,“花錢沒有關系,但是要告訴大家這筆錢去哪里了。”
從費到稅路怎么走
近年來出臺環境稅的呼聲不斷,但費改稅仍存爭議
目前,開征排污費的污染物有61種,新費種不斷出現。楊子江說,去年9月印發的大氣十條規定,將可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列為重點防控污染物,并要求將其加入排污費征收范圍。另外,為了做好大氣污染防控工作,一些地方出臺規定征收新的排污費費種,比如廣州對揚塵征收排污費。在環境稅出臺之前,這些措施是有必要的。
從原有的對特定污染物征稅,到如今對行業征收特殊污染物的排污費,比如北京計劃對裝修業開征排污費,百姓感覺排污費跟自己的關系更為密切了,一些人開始擔心影響生活成本。對此,楊子江表示,其實,所有的排污收費最終都會轉化為消費者的成本,比如,發電企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費已經作為成本體現在電價當中,這是正常的。企業環境成本內部化,不僅能夠降低治理成本,而且對環境質量改善的意義不言而喻。
近年來,出臺環境稅的呼聲不斷。排污費如何走向環境稅,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楊子江透露,從目前的情況看,整體思路還是費改稅。
“排污收費制度實際上就是參照稅收制度設計的,是一種準稅收。”財政專家表示,費改稅,就是由稅取代費,不僅能夠增強其征管強制力,也是規范政府收入形式的要求。同時,環保稅能夠調整不同企業間的負擔水平,其開征有利于企業公平競爭。
鄒首民表示,費改稅是大勢所趨,但還需要一定時間。也有專家對費改稅的必要性并不完全認可。“從現在的設計看,費跟稅的作用相同,只是征收機構不同、方式不同而已。”楊金田認為,排污費征收流程復雜,需確切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多年摸索形成的核算體系與稅務部門的統計體系區別很大。費改稅,稅務部門需另起爐灶,將直接導致行政成本增加。另外,排污費征收管理原是環境監管職能的一部分,環境監察人員在征費的同時,也是對企業環境行為作了一次監督,有一定的威懾作用。如果把這部分職能拿走,從環境管理的角度看,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