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準備率先糾正GDP的迷思,正在研究一種更為科學的考核體系,這或許能讓GDP指數偏低的地方官員略微松一口氣。“我們終于不再用像以前那樣拼命了。”福建泉州一位官員對經濟觀察報記者坦言。
2014年8月,福建省政府效能辦辦公室宣布對34個縣(市)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取而代之的是以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考核方式。上世紀90年代開始,GDP就成為考核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揮棒”,它造就了中國官場濃郁的“唯GDP論英雄”的氛圍。
中央早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多次提到“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這也意味著,中央正在推動和建立一套更為科學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
在此背景之下,中國多個省份已對市、縣(區)的考核發生了改變。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已有超過70個縣市明確取消了GDP考核。山西、寧夏、河北、浙江、陜西等多個省份對市、縣(區)都降低或取消了GDP考核。
這是一個積極的變化。但現實的問題依然存在,沒有了GDP這個“指揮棒”,官員們的政績又如何體現?如何建立一套更為科學和可持續的政績考核體系?
動力和壓力
“如果以GDP優先的績效考核方式,轉變成生態保護優先績效考評方式,這個對環保局來講既有壓力也有動力。”安溪縣環保局局長劉升鵬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安溪縣作為本次在福建取消GDP考核的34個縣市之一,被列為福建省“重點生態功能區”。這個角色定位意味著安溪官員重要的政績考核就是生態建設。從某種意義上,政績考核標準讓政府職能部門的傳統權力結構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地方環保局將充當主導者的角色,按照當地官員的說法是“腰桿硬了”。
作為安溪縣環保局的“一把手”,劉升鵬有著完全不同的心理體驗,不考核GDP相關指標,他反而覺得“責任重大了”。
他認為,把GDP考核取消掉了,將生態保護作為績效考核重點,對地方環保部門工作最為有利的地方就是以后地方主要領導,會把環保死死地抓在手上。今后地方政府可能會更重視人均綠地面積、森林覆蓋率、城鎮化率等指標,適當增加生態外延指標。“如果環保這一票丟了,工作業績的損失就太大了,今后領導一定會更加重視生態保護這項工作。”他說。
作為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安溪縣經歷了十幾年的經濟快跑,現在已躋身全國“百強縣”。GDP的數據相當漂亮,2014年上半年達167億元,增長11.4%,位列泉州市前茅。但是在經濟增長的背后,當地的生態環境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近年來,安溪縣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已在生態保護上下了很多功夫。2011年,全縣取消630多家石材企業,全行業退出。此外,堅決淘汰了落后水泥、鋼鐵、造紙等落后產能行業。
矛盾來了。“僅僅關閉石材行業,估計就損失20多個億的GDP,減少1.5億元的財政收入。”安溪縣政府一名官員對經濟觀察報記者稱。當然,當地政府堅決清退污染嚴重的產業后,反而招來了光電產業、T4級數據災備中心等大項目和大資本。2014年7月底,該縣獲得了環保部授予的“國家生態縣”稱號。“這次取消了GDP考核,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在產業結構上做出改變,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劉升鵬說。
雖然,福建省已經取消了34個縣市的GDP考核,但是與之相配套的相關政策卻沒有推出來,GDP的魅影依然在地方官員的面前不停閃現。
劉升鵬站在環保部門的角度,認為上一級政府既然把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那么也要配套相應的行政資源和權限,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
他說:“既然把環保部門要管的事情作為重點,肯定要賦予一些權力,包括配置一些資源、人手,政策本身也要到位,不然的話也很尷尬。”
雖然取消了GDP考核,但是地方官員的壓力并未減輕,一種橫向比較的壓力接踵而至。“生態環境的基礎不一樣,周邊很多縣市的生態基礎肯定比安溪好得多。”劉升鵬坦言。
比如,安溪縣目前的森林覆蓋率和工業相對不發達的“鄰居”永春、德化兩個縣市比起來,還是存在差距。
“安溪2013年的財政收入達三十幾億元,永春和德化兩個地方財政收入加起來都不一定超過我們。現在考核方式變了,以前的優勢變成了劣勢。”安溪縣政府一名官員說。
最大壓力來自上級政府的那把考核的標尺。劉升鵬認為,按照現有行政考核的層級,市一級政府的考核通常會把擔子壓到縣環保部門的肩上,但是縣一級對鄉鎮的考核制度卻尚未建立。“如果沒有出臺對鄉、鎮這一級的考核辦法,傳統的考核制度又沒有真的改變,那就沒有辦法真正聯動起來。”他說。
不是不要GDP
“過去以GDP論英雄,主官很重視,要求統計不留死角,統計部門為了排名,壓力很大。”武夷山統計局局長陳建華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說。
他認為,站在統計學的角度,如果GDP考核取消了,換個角度考評的話,壓力的確會減輕,但GDP又是衡量地方經濟發展很重要的指標,雖然不再“唯GDP論英雄”,但又不能不把GDP作為衡量的一個標準。
這也是統計部門感到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感覺取消很好,說明上級領導不再以數字論英雄,問題是,接下來怎么來考評?這里面存在著巨大的空間。
事實上,取消了此前的GDP考核指標,意味著以往的幾十項考核,現在只剩下十幾項或者更少,工業經濟方面的指標不再作為主要指標。武夷山當地政府只要管好地表水穩定達標率、空氣和當地居民的個人純收入比重等指標。
在武夷山當地官員看來,單列考核后,工作內容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這些年,“GDP主義”也在武夷山這座城市留下了印痕,當地政府盲目的大拆大建,為了推動GDP提升,當地沒有任何節制的開發房地產。“這些房子大部分都是空置的,沒有人住,在固定資產投資這一塊,我們應當在財政收入考核里不以房地產收入為準,這樣才能真正反映一個地方財政收入和經濟發展的良性狀況。”陳建華說。“我相信很多坐在臺上的領導都意識到了,但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因為不這樣做財政收入就沒有了。”武夷山一名基層政府官員坦言。
陳建華認為,目前取消了GDP考核只是邁出了第一步而已,如何建立一套更加科學的評價考核體系需要跟進。
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過程中也發現,當地一些官員也擔心,如果取消了GDP考核,新的考核指標不合理,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陳建華說,我們現在不是不要GDP,而是不惟GDP。
這也是福建省此次只遴選了34個縣市取消GDP考核的原因,因為對于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發展依然是第一要務。
福建南平下轄的建陽市,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且十分注重生態保護,但它此次并未列入到福建省34個取消GDP考核的名單。“我們還在建設期,發展期,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林地指標比較寬松一點,即使如此,我們自己頭上也懸著一根弦,保護生態是我們一個重大使命,不會因為沒在名單,就肆無忌憚的去破壞生態。”建陽市委書記袁仁旺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說。
2009年,他在建陽擔任市長時已經不把追求GDP作為施政目標了,他認為財政收入才能真正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財政增長更實在,可以更多地投入到改善民生,哪怕GDP增長慢了一點,只要財政能穩定增長,我們的小日子就會過得更好。”袁仁旺說。
根據袁仁旺觀察,他發現這幾年國家已經不再那么緊盯GDP指標了,上面領導也沒有說因為GDP增長得快就會提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