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
解讀專家:
劉晶昊:住建部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
京津冀地區經濟總量大,人口密度高,以北京為核心的區域做為首都對生態環境有較高要求,而區域內發展并不平衡,大量的人口和產業集中在北京,一方面是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環境容量有限,另一方面是周邊其他城市發展落后,這種發展的不平衡也是近年來霧霾、水荒、垃圾圍城等環境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根據資料,北京市劣V類水體比例超過40%,大氣達標天數不足50%。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如何通過統一的環境發展戰略,疏散核心城市功能,通過優化京津冀的產業結構,擴大環境容量,以實現未來區域內的可持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京津冀協同發展7點要求中專門提出的原因。
京津冀各城市都面臨類似的環境問題,而北京作為首都的關注度最高。2013年,北京的第三產業比例約占3/4,但天津和河北等地仍以工業和農業為主,第三產業比例都不足一半,產業結構的不平衡帶來諸多現實的環境問題,如困擾北京的霧霾問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周邊的污染傳輸,天津的燃煤用量是北京的2倍,河北省的燃煤用量是北京的12倍,以及周邊大量的化工、鋼鐵企業,都是造成北京和華北地區霧霾的因素,去年以來北京密集出臺了大量相關的治理政策和措施,全市“國內最嚴地方環保標準體系”將超過60項,但成效并不明顯。大氣、污水、垃圾等環境問題更多地需要放在一個大的維度去考慮,僅僅依靠一地的力量去治理,結果往往是投入巨大、收效甚微,目前,京津冀區域內統一治理已經成為了共識,只有通過合作建立統一的標準、統一的監管預警和應急機制、執行統一的管理措施,從頂層設計上實現跨區域合作,才能真正解決京津冀各城市共同面臨的環境問題。
2013年9月,環境保護部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印發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2014年6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辦公室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2014年重點工作》,《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整體方案》近期也將出臺,這些政策都將促進京津冀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通過進一步深化這種跨區域合作,將改變目前大氣、水、固廢等污染問題治標不治本的現象,靈活運用生態補償、技術共享等方式,實現污染源消除,而不是簡單地將污染企業轉移,并在環境合作的基礎上,帶動經濟合作,進一步消除生態性貧困和貧困性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已經發布,核心要求就是城市發展從“量變”到“質變”,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環境保護合作將先行在環保領域嘗試協調區域內的城市關系,疏散北京等核心城市功能,通過環保產業帶動城市功能轉移,并實現人口的轉移和聚集,在這過程中實現落后產能的淘汰、優化各城市產業結構,從而實現整個京津冀都市圈的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