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在世界版圖上延伸,訴說著沿途各國人民友好往來、互利互惠的動人故事。如今,一個新的戰略構想在世界政經版圖從容鋪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從歷史深處走來,融通古今、連接中外,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構想
為了使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
——2013年9 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表示
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3年10 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時表示
解讀:建設“一帶一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它對推進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和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意義重大。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快推進,全球增長和貿易、投資格局正在醞釀深刻調整,亞歐國家都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需要進一步激發域內發展活力與合作潛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
“一帶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是國家的戰略性決策,體現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社會上 “中國威脅論”的聲音不絕于耳。“一帶一路”的建設,正是中國在向世界各國釋疑解惑,向世界宣告和平崛起:中國崛起不以損害別國的利益為代價。
構建開放新格局助推區域大合作
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抓緊制定戰略規劃,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建設“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強海上通道互聯互通建設,拉緊相互利益紐帶。
——2013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
解讀:回顧歷史,兩千多年前,各國人民就通過海陸兩條絲綢之路開展商貿往來。從21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海陸兩條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等輸往沿途各國,帶去了文明和友好,贏得了各國人民的贊譽和喜愛。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騰飛,中國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幫助別國,特別是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不僅可以輸出豐富多彩、價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夠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術和設備。作為全球主要外匯儲備國,中國能夠攜手各國共同應對金融風險,中國有實力投資海外,與急需資金的國家共同把握發展機遇。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日前撰文闡述“一帶一路”戰略意義稱,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對外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受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等因素影響,對外開放總體呈現東快西慢、海強陸弱格局。“一帶一路”將構筑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一體兩翼”,在提升向東開放水平的同時加快向西開放步伐,助推內陸沿邊地區由對外開放的邊緣邁向前沿。
據中國經濟網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這些國家普遍處于經濟發展的上升期,開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廣闊。深挖我國與沿線國家的合作潛力,必將提升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地位,促進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沿邊地區對外開放,推動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型經濟率先轉型升級,進而形成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
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一個不斷開拓創新和尋求突破的過程,從沿海地區向西部內陸不斷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創造前提條件,在區域合作新格局中尋找未來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可謂是“一子落而滿盤活”。
在中國國內近年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形勢下,中國和中亞乃至向西更多國家的經貿合作也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中國的發展經驗和成果,可以為中亞等各國借鑒。公路、鐵路、油氣管道、網絡通信設施等不斷修建,正在形成古絲綢之路上的現代商隊。
新絲路連接“中國夢”與“世界夢”
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盡早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更加深入參與區域合作進程,推動亞洲發展和安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2014年5月21日,習近平在亞信峰會上做主旨發言時指出
解讀:打開世界地圖可以發現,“一帶一路”這條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發端于中國,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部分區域,東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它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無論是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從應對金融危機、加快轉型升級的角度看,沿線各國的前途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休戚與共。
“一帶一路”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戰略構想,更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有利于將政治互信、地緣毗鄰、經濟互補等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持續增長優勢。
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無論是“東出海”還是“西挺進”,都將使我國與周邊國家形成“五通”。“一帶一路”戰略合作中,經貿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中國與沿線各國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必將迎來一個共創共享的新時代。
據中國經濟網了解,2013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額超過1萬億美元,占中國外貿總額的1/4。過去10年,中國與沿途國家的貿易額年均增長19%。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10萬億美元的商品,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游客數量約5億人次,周邊國家以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將率先受益。
筑牢“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希望雙方弘揚絲綢之路精神,以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新機遇新起點, 不斷深化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系。
——2014年6 月5日,習近平出席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表示
解讀:“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經濟合作倡議,不限國別范圍,不是一個實體,不搞封閉機制,有意愿的國家和經濟體均可參與進來,成為“一帶一路”的支持者、建設者和受益者。在共同建設的未來,“一帶一路”無疑將釋放更大的活力。
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3月22日曾表示,“未來‘一帶一路’進程中的很多項目涉及的國家和實體可能更多,開放性也更強。”
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副司長劉勁松此前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符合時代潮流,亞洲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是世界多極化和全球化的中堅力量。如何鞏固和平發展,進一步凝聚亞洲國家的共識和力量,增強“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實現和諧亞洲是亞洲國家的共同課題。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正在世界各國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復興絲綢之路,一幅橫貫東西、共謀發展的宏大藍圖正在鋪展開來。有夢想,有追求,有奮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國人民有夢想,世界各國人民有夢想,這將給世界帶來無限生機和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