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8-07 20:44:33
來源:東方網 作者:汪昌蓮
5日,“最牛違建”的主人張必清首次邀請媒體進入違建拆遷現場。目前,其樓頂別墅已經基本拆遷完畢,通向樓頂的陽光房內到處堆放著拆除的垃圾。在樓頂,曾經的違建部分已經變成了光禿禿的平地。據張必清介紹,這“最牛違建”從建設到拆除,他大約花了600萬元人民幣。(8月6日《北京青年報》)
北京“最牛違建”被曝光后,在社會上曾引起強烈反響。迫于輿論壓力,當地城管部門約談了“最牛違建”業主張必清,并上報了違建強拆手續;最終“約談”的結果是業主自拆。如今,時間過去了整整一年,業主張必清才公開現身,讓媒體見證自拆“成果”,表明這種“螞蟻搬家”式的自拆,終于可以畫上一個句號。然而,“最牛違建”帶給人們更多的卻是問號。
業主自拆,固然值得肯定,既給業主一個悔過糾錯的機會,又節約了行政成本。問題是,自拆期限雖然沒有相關規定,但城管部門應該根據違建實際情況,給出一個合理的期限,并現場督促和指導業主自拆。而不是像“最牛違建”這樣,自拆了整整一年,才剛剛拆完,自拆期限長得離譜自不必說,還拆出了“樓下漏水”的后患。特別是,對于業主自拆行為,城管部門長期不聞不問,高枕無憂地等待業主自拆結果。殊不知,對自拆監管缺位,實際上是對違建的一種放縱。
事實上,面對這個“最牛違建”在空中崛起,當地城管部門靜默圍觀,沒有給違建者提出善意的忠告,更沒有依法制止,這本身是一種監管失責行為了。殊不知,拆除違章建筑,應該是城市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線。如果城管部門實行關口前移,加強日常監管,將違章建筑扼殺在萌芽狀態,就完全可以避免有違章建筑突破這道防線。可見,每一座違章建筑的橫空出世,都是有關部門監管不力造成的惡果;而拆除違章建筑,只不過是在彌補過失罷了。問題是,“最牛違建”這一建一拆,共耗資600萬元,由此造成的資源浪費,令人痛惜。
因此,“最牛違建”的倒掉,值得城市管理者反思。一些單位或個人想出許多近乎另類的“造房”方式,對于這種違建亂象,相關部門不能坐視不管,應依據有關法規進行規范,防患于未然。不要等違章建筑成了既定事實之后,再去進行監管和強拆,這樣只會讓管理者和違建者兩敗俱傷。殊不知,中國的建筑本來就“短命”,拆除更“短命”的違章建筑,無疑是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于公于私,均是一種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