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
7月13日,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公布了《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明確了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公務用車“新能源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根據規定,凡是全部或部分使用財政資金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全部都要落實這一方案。
該方案能否破解新能源汽車“久推不廣”困局?五部委力推新能源汽車對于治理我國在汽車社會下的空氣污染、能源緊張等困擾城市發展的頑疾方面能發揮多大作用?對此,我們特別邀請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有形汽車分會會長蘇進行解讀。
我認為該方案的出臺是好事情,有兩大亮點:
第一個亮點:表明國家正在出臺實質性的政策并有實質性地推進新能源汽車的工作,國家不是光做評論員,也不是發布空頭文件,而是鼓勵并支持國家機關、公務人員購買新能源汽車。其中,我注意到政府購買新能源汽車應不低于30%的比例,這些為推廣新能源汽車做了實質性的推動工作,將充分發揮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的帶頭示范作用,有利于新能源汽車平穩、順利地推廣。
第二個亮點:改變了過去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錯誤做法。過去的方針是自下而上,即讓市民、普通老百姓購買新能源汽車,但充電、保養等都存在問題,產生了很多麻煩,讓人覺得很不方便,這會讓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產生很多顧慮和疑問。現在采取自上而下的路線,從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公務人員開始推廣新能源汽車,我很贊同,其一,有責任;其二,有公務車的場地;其三,有專職管理車輛的人員,這樣很多問題就可以解決。我相信,這種自上而下推廣新能源汽車的路徑會有很好的發展。
同時,我要提個醒: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沒有問題,不過千萬不要在輿論上將新能源汽車炒得過熱。盡管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很高,但現在新能源汽車遠遠沒有達到普及的時代,其市場化條件不成熟,原因之一是,現在大型的汽車集團都沒有大規模生產新能源汽車,如果社會熱情被鼓動起來,新能源汽車無論在數量還是品種上都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第二個原因是,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條件比如質量、安全性等方面還沒有真正過關,連德國、日本這些研究新能源車的老牌國家,在產品質量、技術方面都沒有過硬的保證,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加緊研發,提高質量,并且趕緊布局售后維修點,要讓消費者像加油一樣方便。新能源汽車要達到市場化的條件,至少需要十年時間。
隨著我國中小城市城鎮化工作的積極穩妥推進,全面的汽車社會已成為大勢所趨,隨之而來的汽車尾氣污染、環保壓力、能源緊張將成為困擾城市發展的頑疾,也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不少人對新能源汽車寄予厚望。然而,空氣質量的好壞與新能源汽車的總量有直接關系。新能源汽車占的比例越高、空氣也就會越好。從現在的數據看,北京市的汽車保有量是550萬輛,新能源汽車不到2萬輛,不足0.004%。如果新能源汽車達到20%-30%,即總量接近100萬輛,將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氣質量。如果說讓新能源汽車直接影響到空氣質量,我預計在未來十年后。
現在應將混合動力車作為重點,由于其技術、市場都相對成熟,將能源節約下來,盡量減少對汽油、柴油的消耗,降低能耗,減少污染,這或許要更實際些。(采編:譚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