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8-02 15:13:35
來源:光明網 作者:張燕
國務院日前印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指出,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改進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現行落戶政策,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
此次推進戶改的意見,不少提法受到好評,譬如對轉戶農民權益的保護說得很明確,特大城市積分落戶也算創舉。在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同時,也為想在特大城市落戶的人建立合理的通道,非常必要。相較于激進和保守的方案,積分落戶算是折中和平衡。
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的戶改歷來都是難點。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也提出逐步使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放開小城鎮落戶限制,放寬大中城市落戶條件。但對特大城市的人口控制,設置了明確的目標。類似內容,在過去幾年也多有提及,戶籍改革進展卻并不理想。
具體而言,很明顯,無論哪個層級的城市放寬戶籍限制,都意味著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要真金白銀,還要考慮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城市負荷。相對于言,今天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更少,大城市人口壓力、各類負擔也更大,而中國是個大國,改革有先后有策略,先易后難也是中國特色的“務實”之舉。
不過,從權利公平角度推進戶籍改革也好,從加快城鎮化角度輔之以戶籍改革也好,應該說都是歷史的進步,也昭示了決策者打破戶籍藩籬的決心。近年來,很多中小城市的戶籍政策其實已經放得很寬松,可戶籍吸引力不大。一些農民外出務工之后,即便選擇回到家鄉縣城或者地級市購房,但是其購房之后很多也不急于落戶。因為如果不是上學等方面的需要,中小城市那一紙戶口沒有多大用,反倒是落戶之后,未來的土地權益可能就沒有。
相較而言,較大的城市或者大都市區的就業和福利、公共服務更好,如果大都市區落戶放開不夠,這其實是繼續制造了戶籍等級藩籬。目前戶籍改革策略,更多考慮大城市的承受能力,這個思路或許沒有問題,但一方面世界各發達經濟體的經驗表明,大部分人口都選擇在大都市區生活和工作。人口和經濟的集聚效應這是規律,不是人為可以改變的。當然,大城市中的特大城市,因為情況特殊,適當控制人口是合理的。
其實,人在哪里居住、生活、工作和戶籍本不該有關聯,你有什么能力,能在某個地方發展和就業,你就有權利在那里生活、居住。政府應該做的事情是,逐步實現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福利、權益均等化,在此基礎上,農業、非農業戶籍和大小城市戶口不再是問題。對于那些有能力、也有意愿在特大城市生活、居住的人來說,積分落戶政策應該更好為他們服務,為他們扎根特大城市提供便利。
不否認,極個別特大城市,確實無法承載那么多人口。但一個人能否在城市立足,這是現實和理性的事情,特別是那些無法在大城市獲得更好就業、更好發展機會的人,因為物價、房價等等因素,其自然也會主動選擇離開。人都是理性的動物,至少我們不用過分懼怕,放開除極個別特大城市外的其他大中城市戶籍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