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元:納西民族的包容性成就了麗江古城
時間:2014-07-29 17:24:01
通過茶話會的形式談論這個話題,我覺得非常好。對麗江古城,通過文化、古城建筑來進行研討,無論對咱們國家今后的城鎮化發展,以及產業發展,各位專家講的都非常專業,我深受啟發。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我通過一年多來在這兒生活、經營五個多月的時間所看到、聽到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麗江十一年前申遺成功,此后發展迅速,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我認為最大的特點有兩個,一是納西族對于外來民族、外來文化的包容性。麗江古城的形成得益于它過去的驛站能夠留存到今天,而在古城的建設以及幾百年的發展中,不能不談到納西民族。過去,從西藏、四川、貴州、云南運到內地的貨物,都要通過麗江,像大四方街、小四方街就是以前的交易市場,香料、茶葉、鹽巴、牛皮等等都是通過這兒易貨交易。為什么周邊沒有形成,麗江形成了呢?我通過對納西族的了解,覺得就是納西的寬容和包容,能接受不同的文化。再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納西族與其他民族或者宗教發生械斗或者排斥的事件,外地人也從沒有受到本地人圍攻的現象,我們家兩個小妹都是納西族,也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受內地宗教以及藏教的影響,納西族講究和諧。他們有困難的時候,首先自己解決,很少求人。村與村之間、家族與家族之間協同合作非常緊密。納西族的節假日特別多,如遇上婚喪嫁娶,他們可以提前三天不上班,他們認為,如果別人家有事我不去,以后我家有事,別人也不會來。所以,麗江的生活節奏很慢,辦事效率很低,跟他們的這種觀念有很大的關系。 納西人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語言非常尊重。三個人中,只要有兩個納西人,他們之間一定不說漢話,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逢年過節,不用通知,納西人都會準備一到兩套民族服裝。他們就是這么一代代傳承自己民族的文化。
第二大特點就是馬幫文化。麗江的馬幫文化最早發源于束河,我也親自考察過,但是幫主的宅子已經被拆掉了。據說是一個富家子弟看上了這個宅子,對里面的各種精美的木雕家具和擺設也很喜愛,于是買下了它,后來由于不斷有人慕名前來參觀,他煩了,就把磚、瓦、家具等等所有的東西都搬走了。
劉成:我打斷下,我說的那個大宅子有很高的墻,好像叫茶馬王。
張勤元:就是這個。
蔡義鴻:他怎么就給拆了,政府不知道?
張勤元:應該就是七八年以前的事情,就像剛才各位專家說的要做貢獻,他也想做,但是他采取的一些方式方法極端了。那個地方我也去看了。而且就因為這個人,就因為發生的這件事情,束河慢慢就發展起來了。束河是馬幫最原始的發源地。茶馬古道就是很典型的原始森林,什么也看不到,只能聽到馬的鈴鐺聲,所有的馬幫里的人沒有騎馬的,沿途就地取材做飯,很苦的。
邵念強:馬幫實際上不騎馬,是牽的馬。
張勤元:是的。所以,麗江就是一個驛站,是納西民族的包容性成就了它。剛剛大家談到,外來文化對麗江的貢獻和破壞,我認為,如果沒有外來老板對麗江的投資,沒有外來文化,麗江就沒有今天這么快的發展。麗江的建筑是依山而建,無論是古城還是古鎮,山上有山上的建筑文化,山下有山下的建筑文化,但都必須依山。其次是依水,可以說,這里沒有一個院子是一樣的,沒有一棟建筑是一樣的。古城也好,古鎮也好,都有不同的大小水道,每個水道都能引到家里,它有它的規則,這種規則沒有法律規定,就這么一代代傳承下來。我認為,遵循依山依水這個基本點建設,就是對麗江的貢獻,反之就是破壞。在近半年中,有世界一線品牌圍著束河開始建鋼筋混凝土的建筑,我覺得就是一種破壞,它不依山,也不依水,就是鋼筋水泥的堆砌,經營的產品也不是地方文化特色。在這方面,政府應該在政策、規章制度等方面加以引導。
從專業的角度,從歷史的角度,從文化的角度,我覺得我對麗江的保護還是很有信心的。麗江三五十公里之內,有很多非常原始、保存非常好的、沒有開發的寨子。現在受到的最大的破壞就是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以前這兒有很大的海,現在縮水縮的很厲害,這里一個類似于水庫的黑龍潭都見底了。拉市海,著名的濕地,已經退下150米了。持續6年的干旱讓麗江人感到可怕。束河現在家家戶戶沒有自來水,都是井水,我們客棧的井打得非常深,能抽上水,周邊客棧井打得不深的,水抽不上來了。新城也好,麗江古城也好,所有的水源都來自束河,如果束河的水源出現問題,那么,可想而知,這個城市未來將會怎樣。
我有一點點建議,就是建議在今后規劃中,把住宅跟商業嚴格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