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7-25 16:33:17
來源:荊楚網 作者:郭元鵬
北京審計40部門財政預決算,發現2013年有17個部門預算編制不真實、不完整,82個項目涉及資金8.24億元。重點工程審計中,建設單位將1.8億元廉租房保障金用于償還商業貸款,將1.8億元公租房建設資金用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7月24日《新京報》)
1.8億元廉租房保障金被償還了商業貸款,1.8億元公租房建設資金被購買了理財產品。這表面上看,是這些部門和單位的無法無天造成的,實際上最主要的責任還在監管部門。這些資金就猶如百姓的“救命水”,我們就應該把它放在盆里,而我們卻把這些資金放到了一個竹籃子里,這些資金豈能不最終成為一場空?這空了的會是百姓的廉租房,會是百姓的公租房。
面對這種現象,我們需要送去一連串的問號。
首先需要追問的是:建設保障房的熱情哪里去了?這些錢是上級政府撥付的,對于地方來說也就是跑跑腿的問題。而他們不僅僅不去跑腿建設廉租房、公租房,反而用這筆錢去償還商業貸款,去購買理財產品。假如,他們不去做這些事情,他們會不會用這3.6億元,去建設保障房呢?我想也不見得。建設保障房缺的是熱情,是對百姓衣食住行關心的熱情。建設了保障房,就會給房地產帶來不小的沖擊,影響了房地產的銷售,也就影響了當地政府的收入。這也就不難理解《常州日報》為什么要在頭版頭條位置幫助政府吆喝房子了。不是不能建設保障房,不是沒錢建設保障房,問題是建設了保障房老百姓還愿意當房奴嗎?
其次需要追問的是:這些被挪用的資金造福誰了?審計顯示,1.6億元廉住房的資金被償還了商業貸款,這就需要我們去查明,這些商業貸款是誰貸的,是政府貸的,是開發商貸的,還是當地企業貸的。為什么要動用老百姓住有所居的保障金去還商業貸款。還有1.6億元被購買了理財產品。我們需要弄清楚,在購買理財產品的過程中,政府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有沒有人收取銀行的好處。理財產品的盈利歸誰所有,是準備裝進私人的腰包,還是屬于大家所有?如果理財不成反而賠了錢,要算到誰的頭上?我想答案是明晰的,賺了屬于他們的,賠了就算到老百姓頭上。
三是需要追問的是:為何把“救命水”放竹籃子里?這些保障金之所以能夠流出去,是因為裝錢的是個竹籃子,有監管的縫隙,才有了償還商業貸款,才有了用于理財。我們的規定是專款專用,而且中央一再強調,要迅速把廉租房、公租房搞起來,并且都是有時間表的。既然這筆錢被挪用了,就說明該干的事情都沒有干,那么我們上級的監管部門是做什么的?這么明顯的事情都沒有發現嗎?
當把這些保障金都放進了竹籃子里的時候,百姓的住有所居的夢想就會隨著竹籃子的縫隙,流淌的無影無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