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太原7月22日消息(記者馮會玲)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山西是全國古建筑遺存最多的省份,但遺憾的是大量村落內的古建筑及構件被盜竊或買賣。相關專家表示,此類現象不僅造成山西古建筑資源流失,還破壞了村落的原始風貌和地域特色。
根據文物部門公布的情況顯示,山西省目前有寺廟、民居、器材等古建筑28000多處,而且絕大多數分布在村落之內,但可惜的是不少古建筑都存在丟失構件的現象,其中不乏村里頭整個器材、廟宇被賣掉,比如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山西沁水縣竇莊村,在2009年的時候,一家電視臺做過專題節目,結果節目播出第二天就丟了一個宋代的藥槽。到2011年的三年間,全村共丟了石獅子等20多件寶貝。村委會主任介紹說,為圖一時之利,很多村民也將家里的古家具等售賣,現在村里只剩下搬不動的文物了。
專家表示說,古建筑及其構件失盜買賣的現象多發,也暴露了諸多的監管難題,比如大量古建筑及構件沒有身份,產權又歸集體或者是個人所有不易監管,另外就是基層的監管主體不明、能力不足,而古建筑交易猖獗也加劇了古建筑及其構件的流失。山西省文物局執法監督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山西省出臺的《山西省文物建筑構建保護管理辦法》,法律效力層次不高,界定模糊,執行力不強。他們建議,國家文物部門應該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首先詳細界定什么樣的古建筑及構件屬于保護范圍,既不能“泛文物化”,又要使古建筑保護有法可依。也有專家建議,應該加大對古建筑的保護投入,對傳統村落的古建筑尤其要形成監管合力,同時文物和公安部門要協同作戰,對古建筑及其構件的買賣盜竊行為,要予以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