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7-21 16:56:37
來源:東方網 作者:怡然
“拆違”成了今夏中國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全國各地都在全力向違法建筑宣戰,力阻其野蠻瘋長的勢頭。在我們上海,出臺了被稱作“史上最強硬”的九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違法建筑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進行了聲勢浩大的拆違行動。據新華社的最新報道,僅上半年,上海共拆除違法建筑402.7萬平方米。以一個標準足球場約7140平方米計算,半年里相當于拆掉500多個足球場的違法建筑。
乍看,拆違的成效顯著啊,500多個足球場的違法建筑真夠多夠大的!但是,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呢?其背后又有著怎樣的苦澀和無奈呢?
違法建筑由來已久,那些形形色色林林總總卻未經規劃土地主管部門批準,未領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擅自建筑的建筑物和構筑物,早就散落于城鎮街區,不僅見縫插針般地立足于犄角旮旯,甚至還堂而皇之地矗立在通衢大道旁,民宅小區里。而拆違行動也似乎沒有間歇,早期且不說,就看看5年前的2009年8月1日,《上海市拆除違法建筑若干規定》實施以來,全市就累計拆除違法建筑2100多萬平方米。今年上半年所拆除的違法建筑中,“陳年舊作”為353.5萬平方米,“新生一族”占到八分之一,達49.2萬平方米。可見其“頑強”“頑固”程度。不僅如此,即便在拆違聲勢浩大的當下,還有人在為違建打“保衛戰”,強硬地頂著不拆,更有甚者還在為違建“添磚加瓦”,頂風作案。據拆違人員說,他們最怕的就是違法建筑像“牛皮癬”一樣,老的違法搭建還沒拆除,新的搭建就又出現,這成了拆違的最大難點。
每次看到電視新聞里大張旗鼓大動干戈的拆違鏡頭,總有點痛心而納悶。那些鋼鐵木材、磚瓦水泥,又被無端地糟蹋了啊!那些為建了又拆的折騰而付出的才智、金錢、勞力都付諸東流了啊!這不都是寶貴的有限的資源嗎?要是這一切用在合法建筑上、用在正當事業上,又能惠及多少民生啊!而伴隨著建造-拆除全過程的那么多噪聲、揚塵、垃圾以及臟亂差,又陡增了多少PM10、PM2.5,給我們本來就不那么清爽的環境平添了多少污染啊!或許,在這一建一拆間,GDP又悄然增長了一寸,而在這些“漂亮數字”“驕人政績”里滲入了幾多無形而可怕的水分,掩蓋著幾多無謂的重復勞動、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惡行!
可能是我過于迂腐、天真,書生氣太足,以至于會有這樣的怪異的雜念。但既然已說出口,便不妨再書生意氣地斗膽一問:要是在違法建筑的非分之念萌芽之初、籌建之際、開工之前,就被斷然喝止,有效勸阻,還會有以后的那么多煩惱、困惑、艱難么?要是在違建“標桿”豎起伊始,“榜樣的力量”尚未釋放之時,就對其亮出紅牌,當場罰下,還會招致眾多后來者抱持“法不責眾”的心態,一窩蜂地跟風違建么?要是每一個層級的職能部門、執法機構都守土有責,各盡其職,一旦發現有違建起于“青萍之末”便出手動拳,將其鉗制杜絕于冒頭狀態,還會陷入后來“斬不斷理還亂”的窘境么?要是各個層級的官員從不對違建眼開眼閉,絕不為親朋好友說情撐腰,決絕地依法依規行事,還會有違建者自持有“保護傘”而蠻橫囂張,抗拒拆違么?
這些個“要是”幾乎都是“馬后炮”,有“事后諸葛亮”之嫌,不過能否有一點兒引以為戒的警示作用?凡事須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切不可對違法違規現象消極坐視,以致養癰成患,積重難返,待發現“管涌”不止,“堰塞湖”已然成形時,再興師動眾地除弊整飭,破壞性危害性實在太大,執政執法成本實在太高。當前,如何創新社會管理,從源頭上預防減少社會矛盾,掌握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主動權,不僅具備在緊急狀態下的應急處置能力,更需有平日常態中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進而把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有機結合起來,完善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化解、處置機制,提升依法治國的水平,這是執政治國的一個現實而嚴峻的課題。而回顧、審視、探究違建的野蠻生長和違建行動的“前世今生”,并一隅三反,當會是“分析好,大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