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1日消息(記者劉樂 馬哲)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兩元”地鐵坐到底,刷卡“4毛”上公交,這個曾經讓人津津樂道的低廉票價將面臨終結的可能。從本月3號開始,北京市開始就公交地鐵調價公開征集民意,期限從7月3號到7月20號。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沒有用“漲價”一詞,而是用了“調價”。
在征集民意的這十多天里,市民們通過網站、微信留言等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同時包括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路專家學者也通過各種方式給出意見和建議。從2007年到2014年,北京廉價公交地鐵正經歷著“七年之癢”,這樣的局面會否被終結,也是這次公交地鐵調價關注的焦點。
記者從這十幾天各方的意見建議中梳理發現,北京市公交地鐵調價,“漲”勢在必行,關鍵是漲多少,怎么漲。那么,這次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建議對最終方案的確定會起多大作用?不同的聲音有提出了哪些值得借鑒的建議呢?
過去的十幾天里,在北京市發改委和市交通委官方網站開設的“我為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建言獻策”專欄,不少人點擊進去進行了留言,同時,也部分市民用手機掃下意見征求頁面上二維碼圖案,通過“微信”進行留言。有人說,之前征求意見相當于政府給你定好的菜單,你來點菜,而這次征求意見更開放了。現在,北京公交地鐵調價征集民意已經截止,大家正期待未來幾天具體結果的公布。這些天,記者在隨機采訪市民時發現,大家對調價還是比較理解。
乘客1:現在還行吧,就是地鐵便宜了點,人太多了,太亂了,乘車環境不好。
乘客2:我覺得地鐵里程收費會更合理些。
乘客3:支持吧,很多城市多是這樣。
乘客4:別漲太多。
乘客5:跟老百姓的收入應該貼近吧。
征求意見的最后一天,記者登陸北京市發改委網站征求意見專欄提意見的窗口,出現登陸不上去的現象。在建言內容窗口,里面曬出了大量市民的留言。從這次征求民意初期的數據來看,對調價意見分三種:第一種是支持漲價的,占到一半以上;第二種為反對漲價的,約占三分之一,這其中還包括希望維持現狀和希望再降價的,兩者比例較為懸殊;第三種則主要是對公交服務、乘車環境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的。
大家在期待結果的同時,許多人更關注自己發表的看法,到底能否決定最終調價方案。
北京市發改委委員李素芳給出了具體解釋:我們將根據社會意見,在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統籌考慮首都城市性質、人口資源環境狀況,以及特大城市交通發展規律等因素的基礎上,結合目前我們正在開展的公共交通領域的成本調查情況,研究提出本市公交票價的方案,并適時提交價格聽證會討論。
低票價實施的7年間,北京市地鐵公交到底經歷了什么?看一下始于2007年北京現行的地鐵、公交票制票價:城區單一票制公交1元,分段12公里以內1元,增加5公里加價5毛。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刷卡,成人四折,學生兩折。北京現行的地鐵票價無論距離遠近、換乘次數,一天內的乘車時間長短,都是兩塊錢。北京軌道交通指揮中心負責人孫方表示,目前票價不能有效引導軌道和公交兩種交通方式的分布。
孫方:票價體系沒有能夠合理的引導兩種公共交通方式客流的出行分布,不能充分發揮公交承擔中短途,而地鐵承擔中長途為主的這種均衡的客流效應。
從2007年到2013年北京用于公交的財政補貼接近1000億元,每年超過100億的公交補貼。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孫玉棟表示,這樣的補貼力度,全國僅此一例:
孫玉棟:補貼已經占到財政支出的5.3%,這個數字有點太高了,同類城市廣州、上海只有2%,北京已經達到兩倍還多,這肯定不是很合適的。目前的狀態缺乏可持續性的,加大的財政的壓力。
過去政府部門的意見征求,像是給出一個菜單,讓公眾在其中做單項選擇。實質限定了發表意見的范圍。孫玉棟認為,在公共決策上,像這次敞開傾聽公眾意見,能夠更深層次理解普通民眾的訴求,最終產生的決策能夠更加貼近民生、接近民意:
孫玉棟:18天,征求意見之后要有對意見的梳理過程,不是做完就完了,應該把意見進行梳理,向大家進行反饋,有個互動的過程是最好的。這樣方案出臺的時候,大多數人對方案能夠理解、接受。
北京市的軌道公交低票價給市民帶來實惠的同時,問題頻出:擁擠、乘車環境差、安全隱患大等等。調整票價的確可以減輕財政補貼壓力,同時,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助理劉昕教授認為,眼下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各種資源應該合理布局。
劉昕:為什么要把所有好的東西擠在一起呢?人為的加劇了當地的交通。有意識的把公共資源向城市周圍擴散,有一些不必要呆在城市里的機構可以向外圍擴散,就業機會也向外圍擴散,這樣來調整城市中心的交通壓力。我覺得這是唯一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