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環保為美麗城鎮護航(問對)
——訪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
人民視覺
我國快速發展的城鎮化,對環境保護提出了嚴峻挑戰。這種挑戰有哪些具體表現,如何有效應對?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實現城鎮化和環境保護雙贏?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
環境保護是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內容和重要標準
記者:在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中,加強環境保護有何重大意義?
吳曉青:在新型城鎮化這篇大文章中,環境保護既是基礎,也是短板;既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內容,也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標準。
環境資源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基礎。植物離不開陽光,魚兒離不開水。城鎮化要推進,人們的生產生活水平要提升,也離不開環境資源的支持。城鎮化發展不能罔顧環境資源支持能力,無限制地索取、消耗、排放。
環境保護是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內容。習近平同志在今年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始終節約用地,保護生態環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將“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逐步好轉,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作為重要目標,并提出建立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任務措施。
環境保護是城鎮化“新型”“健康”的重要標準。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可以說,環境保護做得好不好、環境質量好不好,是城鎮化健康與否的重要標準。
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環保問題不容忽視
記者:隨著城鎮化持續推進,我國環境保護面臨哪些新的形勢和挑戰?
吳曉青:我國環境保護從城市起步,改革開放以來取得很大進展。但城鎮化的持續深入推進,為環保工作帶來了新挑戰,環境治理難度在加大。例如,傳統的大氣煤煙型污染尚未得到解決, PM2.5、臭氧等新型污染問題又接踵而至;水量性缺水問題尚未得到根治,水質性缺水問題又進一步凸顯;生產領域的環境問題居高不下,消費升級帶來的新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傳統污染防治問題尚未徹底解決,市民對優質生態產品的需求與對環境健康的關注迅速上升,環境質量改善與市民預期差距較大;等等。
當前,我國城鎮化處于由中期向后期發展的階段,環境壓力將持續加大且短期內難以緩解。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提升至60%,而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增加城鎮人口1300萬左右。我國每年增加生活垃圾520萬噸左右、生活污水11.5億噸、多消耗8000萬噸標煤。未來中小城鎮發展還可能導致不同區域、城市群間由隔離式的“碎片污染”轉為“連片污染”,環境保護將面臨更大挑戰。
記者:在處理城鎮化和環境保護的關系上,當前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吳曉青: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是認識不足、供給滯后。一些地方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和重視不夠,存在重增長、輕環保的觀念,生態環境要給經濟發展、城鎮建設讓路,環境保護處于末端補救的被動局面;城鎮環保治理投入處于舊賬未還又添新賬狀態,環境治理速度滯后于城鎮擴張與經濟發展。
二是底線不明、約束不力。一些地方城鎮化發展缺乏環境底線思維,缺乏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山體、河流、濕地、森林、田園等被肆意占用,污染物無限制排放,環境退化甚至喪失功能,環境保護法規條例的約束性不夠、不強、不硬,開發強度超過環境資源承載力上限。
正視挑戰與問題,明確思路和對策
記者:如何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吳曉青: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深刻認識環境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補短板、強基礎、提質量,努力將城鎮的發展規模、發展方式、開發強度控制在生態系統和環境資源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補短板,就是向污染宣戰,出重拳,用重典,切實解決好關系群眾健康的城鎮灰霾、水體黑臭、土壤污染等重點問題,讓長期超負荷的城鎮內河水體、大氣環境得到休養生息,大幅提高城鎮生態產品、環境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
強基礎,就是以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為依據,以城鎮環境空間管控為重點,劃定城鎮生態保護紅線,從源頭構建生態功能維護和城鎮建設協調發展格局,以環境承載定發展。
提質量,就是明確資源開發利用底線與主要污染物排放上限,將環境質量不降級作為發展的前提,確立城鎮環境質量基線,維護城鎮環境功能定位,提升新型城鎮化的整體質量,建設美麗城鎮。
記者: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實現城鎮化與環保雙贏,需要健全和完善哪些制度與政策?
吳曉青:積極應對城鎮化進程中的環保挑戰,應重視制度的保障作用、政策的限制和導向作用。當前,可以著重抓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城市環境總體規劃。城市環境總體規劃是“十二五”環保規劃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和基本制度。總體規劃以提升環境服務功能為目標,以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環境資源上線等為抓手,為城市建設、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提供先導性、基礎性依據。目前環境保護部組織的城市環境總體規劃試點順利,下一步需要擴大試點范圍、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執行力,加強與城市總規、土地總規及經濟發展規劃的銜接融合,力促多規融合、一張藍圖干到底。
建立健全城鎮建設、重大產業發展、產業園區規劃環評體系。將規劃環評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強化執行力度。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產能過剩行業低水平建設,對環境質量不能滿足功能區劃要求的項目限制審批。完善城鎮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和提標改造。進一步推進落實重點區域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業以及燃煤鍋爐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強化城鎮環境問題診斷、環境資源承載力監測評估等領域科研突破。支持企業技術減排與環保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綠色化、清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