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 (余燕明)今天,江蘇常州市的市委機關報《常州日報》在其頭版頭條位置刊發《我市目前已到購房好時機》一文,文中援引常州及江蘇多方數據,并以業內人士觀點稱“我市房價已無下降空間,近期是購房好時機”。該文隨后被多家網站轉載,網友紛紛跟帖蓋樓,并在微信、微博等個人社交媒體上被多次轉發、評論。多數網民輿論認為地方黨報此文是變相救市行為。
人民網記者致電常州市房管局局長孫勇,對方表示對于該報道現在不方便予以評價。
據該則報道提及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常州市區商品房及商品住房銷售備案面積分別為305.6萬平方米和250.74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6.63%和11.25%;從成交均價來看,上半年常州市區商品房及商品住房銷售均價分別為6854元/平方米和6796元/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7.15%和5.82%。
文中還指出,今年上半年常州市市區商品住房的供銷比為1:0.93,與去年的1:0.76相比,“去化效率明顯提高”。
“上半年新增供應降幅明顯大于銷量降幅,表明市場已經在發揮調節作用,開發企業均在有意識地減少推盤,減輕市場的壓力。”該報道指出,“對于下半年的走勢,記者走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他們均表示,我市房價已無下降空間,近期是購房的好時機。”
據常州房產網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月常州共有66個項目開盤或加推新房源,新增房源超過17000套,較2013年上半年同期增加了近1000套。
盡管推盤量有所上升,但上半年常州五大區的商品房成交約為2.8萬套,比去年同期下降8%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住宅成交量同比下降了近2成,成交均價更是連續半年未突破7000元/平方米。
據世聯地產數據顯示,常州市2014上半年商品房成交36196套,其中商品住宅成交25450套,同比去年31031套下跌17.99%。截至今年上半年結束,常州市一手房商品住宅可售面積為1231.81萬平方米,若按近26周常州市商品住宅周平均11.96萬平方米的銷售速度計算,目前常州市的新房可售量需要超過103周的時間才能被市場完全消化掉,也就是近2年的時間。
人民網記者在多家網站轉載的新聞后跟帖中發現,常州日報此文觀點并沒有獲得大多數的網民認同。其中,騰訊網友在該原文后的評論達到近2000次,有網友評論稱“讓市場說話,做個冷靜的購房人”,也有網友質疑該文觀點,并反問“如果購房時機到了,為何成交量還是上不來?”。而少部分網友則質疑該文的動機,認為是“常州地方政府變相救市,號召大家買房”。
人民房評
“救市”要有底線
雖然房地產市場已經呈現區域化格局,地方政府可以根據不同的市場情況,采取雙向,乃至多向的房地產調控措施。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當下房地產市場可以無限制,無節操地去“救市”。
7月15日,常州日報作為地方政府黨報,竟然在頭版頭條發文號召市民買房,稱是最佳買房時機。這種“救市”之舉,實屬沒有節操的行為。
了解常州房地產市場的人都知道,長期以來,常州就是房地產嚴重供過于求的市場代表。從2006年以來,每次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常州都是重災區。歸根到底,是地方政府賣地規模太大,城鎮化人口規模跟不上房子供應量。加上常州過去是加工制造業的基地,城市發展規劃過快,而后來加工制造業出現了衰退,城市人口聚集能力衰減,由此造成了大量的房屋閑置、空置,賣不出去的情況很多。
還記得2008年房地產調控的時候,常州就曾采取過政府出錢從市場上購買商品房來作為保障房的情況,這個做法雖然在當時從保障房的建設角度,是一個創新的地方,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常州市場上的房子過剩問題,一直是長期存在的。
這次房地產市場調控深度和廣度還遠沒有到位,呼和浩特等一些城市宣布放開了限購,但是這些措施,都符合地方房地產市場情況,也不會給市場帶來過大的市場干擾因素。而常州竟然在當地黨報頭版頭條發文號召買房,卻是有點滑天下之大稽的意味。
這種“救市”做法,也未必有效。常州房地產市場過剩的問題,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供地過剩,應該按照住建部等部門提出的雙向調控的措施,加強供地控制,同時制定人口和土地、房屋建設匹配的城鎮化規劃。地方政府不應該無節制賣地,應該盡快從土地財政的依賴中擺脫出來。而不是靠地方黨報來吆喝幾句,號召買房,就可以解決這個城市房屋高庫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