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今年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長7.4%,為一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學界和企業界擔憂經濟下行的壓力和風險增大。不過,城市化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王忠明表示,這樣的調整減掉的是GDP中黑色、灰色的部分,如大吃大喝濫用公款消費,還有盲目的民營資本投資,尤其是在普遍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這樣的削減非常有意義。
在地方的調研中,王忠明發現,現在不是就業難,而是用工和招工難。所以這是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好時機,應該面對并且學會慢下來,而且要能夠呵護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盡可能拉長。這是黃金時期。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這被業內解讀為未來國企改革的方向。王忠明則對媒體表示,混合所有制的標志,要能夠進一步激發企業家精神。那種勉強拼湊的模式,是不利于激發企業家精神的。應該發揮資本的意志,給民營企業更多的選擇權,愿意收購就收購,能夠收購就收購,能參股就參股。通常,民間資本比較講究獨立性,希望有更多的話語權。
《決定》中,明確提出,改進社會治理方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王忠明表示,民營企業是最贊成的。之所以贊成,就在于這是一個復雜的群體,既能夠將好事做盡,也存在將壞事做絕的風險。“假如法治社會真正到來,也就意味著民營企業會成長的更加健康,民營企業家也會大大的提高自身的素質。”王忠明說。
隨著深化改革進一步開展,王忠明說,類似于過去隨意侵吞、剝奪民營企業家財產包括生命安全,民營企業家爭當“兩院院士”,即不是進醫院就是進法院的時代,才會一去不復返。但是在地方調研中,王忠明發現,此前“給錢辦事,不給錢不辦事”的潛規則現在已經出現微妙的變化,即“一般的人不見了,一般的禮也不收了,但是一般的事也不辦了。”這是對目前反腐敗的嚴峻考驗。“如何繼續形成威懾力,同時調動公務員以及全民的積極性,我相信隨著社會治理、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民營企業的發展,才會大有希望。”王忠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