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在北海市四川南路和貴東路交會處,陸續冒出了密密麻麻、神似梅花樁的警示樁。原來,近日來針對露天燒烤攤引發的投訴不斷,為此,北海市銀海區城管局展開集中整治攤點亂擺亂賣的專項行動,“梅花樁”正是該局曬出的“奇招”。路口“梅花樁” 遭網友調侃梅花樁往往出現在電視熒幕和武俠小說中,然而現實版“梅花樁”突然出現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新華網)
且不說“梅花樁”樣式的警示樁能否起到治理路邊攤的效果,單單看網友說“現實版的比武招親”調侃就知道他是有多么的影響城市形象,而且有的警示樁甚至釘在了人行道上,這讓行人情何以堪、讓那些視力障礙的人情何以堪?
新華網的照片中“梅花樁”的旁邊依然有位老大爺在擺攤,可見“梅花樁”的效果并不是如何明顯。我們首先應該承認的是,城市管理者的目的是為了治理亂擺攤現象,給城市一個干凈、整潔的外貌,初衷是好的,但是做法有待商議。前些日子也有不少城管出新招,美女城管勸阻、圍觀勸阻等各種文明執法的例子也給很多城市做了好的師范,但是我們應該更加關注本質的東西,這些執法的成效到底如何。
幾千年前的大禹治水就告訴我們“堵不如疏”,面對利益的驅使,路邊小攤像河水一樣堵了這頭去那邊,堵了這邊去那頭,如此一來小攤和城管執法成了躲貓貓的游戲。城市管理應從城市總體入手,不僅僅要考慮城市面貌,更要考慮民眾生活。在小攤容易聚集的地段設置專門的小攤聚集市場,或者規定時間段允許商戶擺攤,在有出路的情況下很少有人愿意和執法者對著干。
“梅花樁”也難以治理路邊攤,堵來堵去的城管執法不如一勞永逸的建立完善的疏通制度,在制度內擺攤總好過躲貓貓的執法。對于惡意抗法者也要給予重罰,只有疏堵結合才能還市民一個整潔有序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