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鶴峰縣搶抓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建設、武陵山試驗區建設、“616”對口幫扶等一系列重大機遇,按照“特色開發、綠色繁榮、可持續發展”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苦干實干,實施“雙輪驅動”,在建設生態鶴峰、富裕鶴峰、文明鶴峰、幸福鶴峰的征途上奮勇前行。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在鶴峰縣燕子鎮響溪村,18座富有濃郁土家族特色的樓房在夏日的陽光下格外耀眼,極目四望,滿眼盡是綠的海洋,連片的煙葉在微風中起舞。
響溪村是燕子鎮烤煙生產專業村。2012年以來,該村近20余農戶提交建房申請。為了將村民的建房熱情引導到新農村建設中來,該鎮大膽探索,按照“政府引導,村民參與”原則,采取建房還地、土地流轉等措施,統一規劃建設3條特色民居街。目前,由18戶農戶投資252萬元的一期工程已竣工,街道實現了硬化、美化和亮化,并配套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
劉德才是特色民居街首批入住的居民。為了騰出耕地,他和散居的17戶居民統一搬遷到了現在的居民點。如今,特色民居街已成為建筑風格鮮明、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新農村社區。“今年種了30畝煙,我要多掙點錢。住進了新房子,要過城市人的生活!”指著現已栽滿煙葉的老屋場,劉德才信心滿滿。
在鶴峰,像響溪村這樣以特色民居建設為主的中心村很多,其中以白果村“特色民居改造帶動型”、升子村“龍頭企業引領型”、北鎮村“重點項目集聚型”以及大路坪村、細杉村等為代表的美麗鄉村、宜居村莊,不斷改善著農民的生活環境,提升了村莊的品位。
近年來,鶴峰緊緊圍繞做大做精縣城、輻射帶動鄉鎮集鎮發展、梯度壯大中心村的思路,創新工作舉措,以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融合推進新型城鎮化,形成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目前,鶴峰城區發展到5.6平方公里,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0.19%,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態產業富民強縣
“果園里運用生物發酵床養殖技術養雞,好處多得說不完……”太平鎮龍潭村村民田國知,望著正在生長的黃金梨和林下的土雞,眼中難掩笑意。他探索開發了果禽立體種養新模式,每年生產的梨、雞都供不應求。
在下坪鄉堰坪村紅心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村主任、理事長向恩成帶領105戶村民整理了300畝土地,移栽的第一批樹苗如今長勢良好。“預計到2016年,整個基地面積達到1500畝,每畝獼猴桃收益在1.2萬元左右。”向恩成說,銷售獼猴桃并不是唯一出路,該村還要建設加工廠,將鮮果加工成果汁、果干;發展林下養殖,實現種植和養殖生態循環利用。在朝陽村、芹草坪村、新寨村等村,村干部帶領村民靠山吃山,發展立體林業,形成了產銷一條龍,促進了農民就業,增加了林農收入。
目前,按照“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的發展模式,鶴峰正著力打造茶葉、煙葉、蔬菜、林果、畜牧五大農業產業集群。2013年,全縣特色農產品板塊基地達到110萬畝,農民人均特色產業面積5.6畝,特色產業為農民提供現金收入約6.9億元。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29家,特色農產品年加工能力達到35萬噸,26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5.68萬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9個產品獲湖北省著名商標,51個農產品獲得“三品”認證,茶葉、箬葉、薇菜等特色產品自營出口量居全省縣市前列。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9家,綠色食品加工、清潔能源、礦產、新型建材、生物藥化五大工業產業,今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6億元。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旅游綜合收入、房地產、商貿業持續增長。
產城融合幸福夢
7月2日,在太平工業園的青翠源茶業公司生產車間,李雙和工友們正在包裝珍眉茶。
青翠源茶業公司是鶴峰從湖南引進的企業,投產后,太平鎮及鄰近的下坪鄉、容美鎮茶農畝均收入翻了一番,還為周圍農民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僅我們組在這里上班的就有七八個。”李雙說。同為入園企業,雙鶴春酒業、巨星公司、華新水泥(鶴峰)公司中,鶴峰籍員工均占相當大的比例。
近年來,鶴峰將城鎮作為拓展農民轉移就業的重要空間,以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茶葉、煙葉、特色蔬菜、林果、畜牧五大億元產業集群日漸壯大,農業現代化不斷推進;清潔能源、綠色食品加工、礦產化工、新型建材、生物醫藥五大支柱工業良性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突破性發展,逐步形成城鄉合理分工、特色鮮明、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產業格局,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協調發展。
長友公司等一批發展前景好、實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規模工業企業,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讓城鄉居民“就業有場所、收入有保障、致富有門路”。向恩成等全民創業明星大作生態文章,引導村民更新生活理念。他們的事跡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業熱情,各行各業競相發展的大好局面已經形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大道上,鶴峰人民共同構筑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家園,一幅城鄉共生、共榮、共享的和諧畫卷正徐徐展開。